2019年2月27日上午,由中德智能制造教育聯盟聯合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主辦,CME中國機床展承辦的公益機床技術交流平臺一第四屆《智能制造與高端數控機床創新》高級研修班正式開課。
中德智能制造教育聯盟研修班全體參培老師列席本次研修會議。由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發起創立的中德智能制造教育聯盟為了促進中德智能制造與高端數控機床創新教育交流與合作,搭建中德智能制造教育合作平臺,應對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院校師資隊伍要求,廣邀全國各職校領導團隊參與本次研修活動。
《中國制造2025》 規劃指出,開發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及集成制造系統。加快高檔數控機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術和裝備的研發。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為重點,開發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電機、軸承、光柵等主要功能部件及關鍵應用軟件。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的核心,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機床是制造機器的機器,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活動開始由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高乃平副院長致開幕詞,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在制造領域的科研具有特色,主辦此系列研修班旨在以智能制造為導向,以機床創新為亮點,堅持公益特色,加強與行業合作,辦成在全國有影響的一年一度學術活動,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共同奮斗。
本次研修班第一天的課程邀請到了中航工業集團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先生、合肥工業大學劉志峰副校長、寧波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胡宇清副院長、上海模具技術協會葉洎沅副理事長、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湯文成院長、同濟大學現代制造技術研究所張為民所長、山東大學機械工程教授李劍鋒等名師大咖。
本次課程由智能制造綜述、基礎理論應用專題、技術發展前沿專題和創新產品系統四部分組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從中德合作、綠色制造、機器人應用、工業級增材制造、產品工藝設計、數控機場等多方面傳遞制造業的前沿知識,對如何使工業智能系統與機加工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結合及實現從智能終端到工業互聯網云生態體系融合等問題進行了多維度分享討論。
放眼全球,“中國智造”已經在全球逐漸掀起“中國浪潮”,我們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復興號”高鐵、國產大飛機、量子計算機、天文衛星“慧眼”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我們要對篳路藍縷的探路者心存敬畏。我們要向智能制造與高端數控機床創新高級研修班創始人同濟大學張曙教授這樣共和國第一批制造業人才致以敬意,歷史終究會記得,正是這樣一群人,或沉默,或激情,或憂慮,在理想從不磨滅的世界里,在各個崗位上無聲地凝聚起一支堅韌的力量,構筑了這個國家的力量源泉,鑄就了這個社會的精魄。
先輩們篳路藍縷,踐義成仁。如今,后人承繼其志,燃燈前行。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代表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制造正在引發日益廣泛的世界共鳴。
培訓感言
技術創新是一個企業前進的源泉和動力,智能制造是當前世界科學前沿孜孜不倦的追求,將是引領中國轉型升級的指航燈和方向標。本次研修活動聚集了機床制造企業及高端產品制造企業高管與技術帶頭人、來自大江南北的院校骨干教師,共同將智能制造從云端概念落到實處。在積極推進“互聯網+”與兩化融合的進程中,深入探討高端數控機床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傳遞創新理念與智慧,推動機床產品創新、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新時代已來,我們每個人都是見證者、參與者、建設者,讓我們智能互聯,協作創新,攜手共進,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而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