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要求。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式培養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一個極其重要而有效的環節,肩負著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對于推動職業教育各階段縱向融通、切實提升職業教育發展質量發揮著重大作用。
受浙江省教育部門委托,在浙江省教科院的統一指導下,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省內18所中高職院校,開展數控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能力標準、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教學管理等系列重大改革,探索基于職業能力銜接的新時代中高職一體化專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立足智能制造裝備領域,研制職業能力標準
課題組對浙江省內的裝備制造領域及其相關產業內的209家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合資企業等企業專家、人事經理和一線技術人員展開調研,掌握浙江省裝備制造行業人才結構及需求情況,收集相關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及能力要求,形成《浙江省數控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人才需求調研報告》《浙江省數控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現狀調研報告》。
同時,邀請省內東西南北中五個片區的企業能工巧匠、技改尖兵,開展職業崗位群論證、典型職業活動分析、工作任務分析、職業能力分析,運用PGSD能力分析法對數控技術專業的典型職業活動、工作任務、職業能力、通用能力、社會能力和發展能力等進行詳盡分析和提煉,最終確定了數控產品設計與工藝編制、數控機床操作與產品檢測、數控機床安裝調試與生產管理、數控產品銷售與維修保養、數控車間生產自動化集成5個職業崗位群和9個典型職業活動以及41個工作任務,并形成職業能力中高職進階標準。
對接職業能力進階標準,建構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
數控技術專業的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按照“分析梳理—能力轉換—歸納優化—重構課程—建構體系”的邏輯關系,對接專業職業能力進階標準中的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崗位勝任能力,將職業能力轉化為課程與教學內容,并進行歸類,建立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共形成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典型零件檢測技術、數控加工機械基礎、機械設計基礎等專業基礎課程6門,現代夾具設計、數控加工工藝設計、機械產品三維建模與制造等專業核心課程6門,數控設備安裝與調試、多軸加工技術、數控機床結構與維護等崗位核心課程5門,與產業轉型升級所應具備的技能實現了無縫對接。
課程體系中涉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環境設置以及評價與考核機制等均符合、適應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后對人才能力的需求,促進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銜接,院校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匹配。由于教學內容及實訓方式均對接裝備制造類企業的生產實際,通過“學練做一體”培養,推動了以工作任務和職業發展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
創新產教深融協作機制,建立一體化培養四載體
課題組通過“區域性”產業學院、“多模式”現代學徒制、“生態化”實訓基地和“四新融合”課堂等四個載體,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增強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載體一:學院以區域產業發展急需為牽引,如面向海寧、濱江等區域,構建海寧裝備制造產業學院、濱江北京精雕精密制造產業學院等“區域性”產業學院,培養與區域產業相對應的多樣化、適用型中高職一體化人才,提高產業匹配度。
載體二:實施“多模式”現代學徒制,如學院與浙江省能源集團等開展“招生即招工”的混合所有制模式,與上海大眾等開展“先招生后招工”的企業大學合作模式,與浙江省裝備制造行業協會聯合企業的校行企聯培模式,與大和熱磁等企業開展“先招工后招生”的雙元制培養模式,為企業量身定制、精準培養一體化人才。
載體三:以“納新,納真,共建,共生”為建設理念,校企共建集教學、生產、培訓、研發、創新創業于一體的“生態化”實訓基地,使實踐場所呈現工作過程的真實形態和真實要求,使學生、企業員工、社會人員等得到生產性訓練,感受工作式氛圍,習得真本領。
載體四:打造“四新”課堂,構建能連接企業現場、能開展遠程教學且便于泛在學習的教學新環境;實施“校企協同、模塊分工、專兼協作”的教學新模式;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孿生技術等教學新手段,破解“看不見、進不去、動不了、難再現”的教學難題;重塑評價新方式,向作品式、匯報式、仿真實現式轉變,提升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實施教學管理新手段,保障一體化人才培養全過程
一是實施了“動態化、生本化、多樣化”組織管理。如學院中高職一體化數控技術專業緊跟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融入行業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建立慕課、SPOC等各類課程及資源庫,以及活頁教材等中高職院校共享的海量教學資源,尊重學生興趣和意愿,實施專業二次分流、課程模塊可選。
二是開展了“全程式、標準式、協同式”過程管理。以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教學全過程為主線,建立決策、執行、檢查、評價等標準規范,實施標準式管理,推進中高職院校聯動,信息共享,協同發力,實現過程共管。
三是進行了“系統性、數據性、閉環性”質量管理。構建中高職一體化專業教學目標、教學指揮、教學運行、評估監控、信息反饋等五大系統,如學院從82個質量指標490個質控點對中高職一體化專業各階段實施的教學狀態數據實時采集、評估、預警、改進、提升,實現閉環監督管理全覆蓋。教學組織、過程、質量管理三環節深度融合信息技術,打通信息孤島,創新數據應用,有效提高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管理效能。
來源: 中國教育報,作者 | 丁明軍 高永祥 蔣立正 葉俊 單位系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