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省級政府將職業教育作為十分重要的規劃內容,特別是省級政府“十四五”規劃中的職業教育內容,體現推進省域高職教育協同發展過程中的具體目標、要求與舉措。分析我國31個省級政府的“十四五”規劃中關于職業教育的規劃可知,我國各省級政府已經認識到構建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意義,并力圖通過具體措施加以推進。首先,重視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區域發展的聯系,力圖以職業教育助推本省經濟社會等事業的發展,如強調圍繞區域經濟結構特點和產業特色、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等。其次,注重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將建立健全職業教育體系作為主要目標,如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等。再次,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落實有賴于職業院校的行動,推動職業院校發展、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省級政府統籌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傮w上,對于省級政府而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主要圍繞宏觀社會發展、職業教育系統與職業院校三個方面進行統籌規劃。
一、與宏觀社會發展相契合
宏觀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宏觀經濟社會為職業教育參與經濟發展擘畫藍圖,為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提供廣闊空間,為區域特色協同發展鋪設道路。
1.產教融合深度參與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模式、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客觀上要求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省級政府希望職業教育通過產教融合深度參與區域經濟發展。我國31個省級政府均在職業教育規劃部分反復提及產教融合,產教融合成為各省級政府關注的焦點,如北京、天津、河南等9省市積極開展試點工程,試圖完成重點打造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或試點城市,推進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建設的目標。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辦學模式,產教融合是建構學校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關系的基點,是培養高質量的、滿足市場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進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適配器”。產教融合能夠較大限度上尋求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價值,實現利益融合,使職業教育深度參與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推動合作雙方的相融共贏。因此,如何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利用好產教融合,是各省級政府共同關注并試圖實現的重要目標。
2.個人追求美好生活
個人職業技能的發展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環節。職業教育作為勞動力與就業市場接觸的重要閘口,能夠最直接地促進個人職業技能的發展。當前,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已經呈現復合化趨勢,職業技能是個人接受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國有25個省級政府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列入“十四五”規劃目標,其中浙江、安徽、山東等8個省級政府將技工教育列入“十四五”規劃內容。職業教育堅持育人為本,重視個人素質與技能學習能力、就業能力與崗位適應能力以及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試圖為人們提供更多樣的機遇與更廣闊的空間,使個人獲得更好的成長,實現更好的生活,并以千千萬萬名優秀個人帶動整體發展,將個人發展融入集體、區域、社會,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結合,實現社會與個人的協同發展。
3.職業教育適應性強
職業教育立足于區域發展,依靠較強的適應性與區域經濟發展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31個省級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中均提到根據區域特色與經濟結構特點,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特色協同發展,即依據特色產業與市場需求,貫徹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協同進步,以此促進個人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如江蘇省重視推進部省共建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樣板建設;浙江省圍繞當地經濟結構特點和產業特色,深化普職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達成職業教育特色發展目標。因此,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關鍵在于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同時其也成為破解區域發展的“密碼”。依據區域自身特點,職業教育專業與特色產業、市場相匹配,高質量人才帶動區域特色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繼而實現反哺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形成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閉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力量。
二、職業教育系統暢通
體系建設、規模發展與布局結構的互動關系彰顯了職業教育系統的更新迭代與改革發展,職業教育系統自身流暢通達顯得尤為重要。
1.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
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是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有22個省級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及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其中福建、安徽等11個省級政府以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指引,重點推進左右融通、上下貫通的職業教育學制層次建設,使各級各類職業教育能夠順暢銜接、形成一貫的體系,如廣東省提出建立中等、專科、本科職業教育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縱向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支持條件成熟的高職院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并鼓勵有條件的高職院校與本科學校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可見,學制層次清晰、結構完整以及內部垂直進路構建合理、銜接良好通暢對建設一個完整順暢的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高質量教育體系,是新時代教育結構體系建設的理想目標,建設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
2.適度的職業教育發展規模
適度的發展規模、注重質量的內涵式發展是職業教育在動態化發展中尋求平衡的體現。我國職業教育已呈規?;l展,并形成了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25個省級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中強調“擴容”“提質”,并根據布局安排一系列教育建設工程。其中,廣東、吉林、山東、寧夏等17個省級政府通過較為詳盡的規劃將規模建設落實到項目。各省級政府對職業教育規模的穩定增長與發展質量給予重點關注,即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既要保持數量的穩步增長,又要提升辦學質量;在注重內涵式發展的同時,又要保證布局結構的優化,在動態發展中尋找平衡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破。
3.合理的職業教育布局結構
合理的布局結構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各省級政府注重職業教育的空間布局與專業結構,河北、吉林、安徽等11個省市將優化結構作為“十四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重視職業教育布局規劃與專業規劃的調整優化。由于各省經濟狀況、發展狀況不一致,造成職業教育發展不一致,尤其是職業院校在空間上的分布不均衡;由于職業教育發展的滯后性、盲目性,導致職業教育專業結構不合理、不平衡,以致于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脫節,無法與經濟發展進行有效對接。而完善的結構是發展的基石,合理的空間布局與專業結構才能為職業教育后續發展打下基礎,提高發展效益。合理的布局結構與專業結構、持續調整的空間布局與特色優質產業是職業院校實現提質培優目標的具體表現。同時,與地方區域經濟結構和產業特色精準對接的專業結構也是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合理的重要表征??梢?,調整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已成為各省級政府的共識和行動。
三、職業院校自適應能力強
職業院校作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載體,直接推動著行動的落實,為專業建設、師資建設與制度建設奠定現實基礎,注入新的活力。
1.注重專業群建設
良好的自適應能力是職業院校在辦學過程中與其他同等類型院校、專業相比較的突出優勢。21個省市對職業院校專業建設作出規劃,其中有14個省市明確提出專業群建設。職業院校是職業教育系統發展中的基本主體單位,省級政府在研制發展規劃時理應予以關注。天津、浙江等15個省級政府依托“雙高計劃”,重點打造高水平職業院校與專業群,通過建設一定規模的專業群、支持優質專業發展,配置相關教育資源,破解單個專業發展所面臨的分散、不平衡等問題。專業建設是職業院校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增強自適應能力的關鍵,而專業群建設則是推進高職院校提高教育供給質量、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大制度設計。當前,職業教育已經逐漸轉向注重內涵或高質量發展,為實現競爭力提升,職業院校應主動適應需求轉變,以專業建設為抓手,通過專業找到提升院校競爭力的方向與主線,實現專業建設的集群化發展。專業建設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與客觀要求,專業群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創新性延伸,更是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關鍵抓手,具有鮮明的市場導向。
2.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力量是職業院校自適應能力中的關鍵力量,師資隊伍建設是提升職業院校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天津、河北等9個省關注師資隊伍建設,其中7個省側重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與探索。如,廣西實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深化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改革;安徽培育一批省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和骨干特色專業(群)。
3.強化制度建設
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師資建設等有效運行需要完善的制度保證。北京、上海等14個省級政府提及探索制度建設、推進試點相關內容。其中,河北、江蘇、湖南等8個省份提出探索現代學徒制、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四川、安徽等4個省份提出推動1+X證書制度試點。此外,多個省份依據自身發展狀況,提出多種制度建設內容,如山西省致力于建設學習型社會,試圖完善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上海主張建立體現產教融合發展導向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江西探索校企合作負面清單制度,鼓勵社會力量積極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等。
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三重維度
高質量發展作為職業教育發展到更高水平所展現出的一種新態勢,更加關注內涵式發展和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以優化結構、完善體系、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等為目標,推動技能型社會的建成,支撐我國職業教育整體水平實現突破,達到世界前列。有研究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聚焦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立足經濟系統的發展構成,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框架,認為“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體現在宏觀經濟、產業、企業三個層面”。省級政府關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統籌規劃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框架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宏觀社會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宏觀背景與外在動力,職業教育系統是引領職業教育統合發展的關鍵系統結構,職業院校則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單位。因此,根據我國31個省級政府“十四五”規劃中的職業教育內容和前述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框架,根據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起推動作用的單位、系統與結構,本研究建構起涵蓋宏觀社會發展、職業教育系統及職業院校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內涵框架,見圖1。從宏觀社會發展層面理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與社會系統有機契合,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均充分且均衡;從職業教育系統層面來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指職業教育體系暢通,即上下貫通、左右融通,職業教育實現穩定的規模與合理的布局結構;就職業院校層面而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指職業院校自適應能力強,重視專業、師資與制度建設,院校競爭力出眾。
圖1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框架
首先,從宏觀社會層面來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指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相輔相成,協同發展,形成相互融合、共同進步的良好循環。其次,從職業教育系統層面來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指職業教育體系完善、規模穩定增長、布局結構合理,包括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健全,穩定擴張的職業院校規模數量,發展布局與辦學結構的合理優化,從而形成暢通的職業教育系統。再次,從職業院校層面來看,高質量發展是指職業院校的自適應能力強。自適應能力指系統按照環境變化,調整自身的特性或功能,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職業院校的自適應能力強是指根據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與新環境,專業建設系統完備且有特色優勢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兼具高素質、科學性,并著力發展“雙師型”教師隊伍,以及制度建設完備,積極推進各項制度試點。
來源: 節選自《職業技術教育》2023年第9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