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官網發布《舉辦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通知》,同時發布《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方案》。
通知顯示:
根據年度工作安排,2023年繼續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比賽分為中等職業教育組和高等職業教育組(含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經大賽組委會秘書處同意,現將《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做好相關工作。
為幫助廣大職校老師了解今年大賽有哪些變化和調整,將其與2022年比賽方案進行詳細對比發現,2023年大賽在比賽內容、分組、流程、獎勵辦法、參賽材料、課堂實錄視頻、決賽程序等重要方面有大幅度的調整和變更。
而且,今年大賽在指導思想和比賽內容、決賽答辯中都多次強調提高教師“數字素養”的相關內容??梢哉f這是今年大賽的一個全新亮點。
例 如:
教學團隊:由2-4人變更為3-4人;
團隊結構新增:35 歲以下 (含) 的教師不少于 1 人。
報名要求變更為:近2年已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教師不能報名參賽;
資格審核主體由各校和代表隊變更為: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
決賽答辯由8分鐘內回答3個問題,變更為10分鐘內回答4個問題;
比賽流程:新增學生評教環節;
獎勵辦法:新增“個人獎”;
……
接下來,為你呈現詳細變化內容。
一、指導思想:
新增:提高教師數字素養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技能成才。
刪除:推進線上、線下教育相互融合
二、比賽內容:
變更:重點考察教學團隊 (3-4 人)
(2022年重點考察教學團隊2-4人)
變更:
專業課程內容對接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體現專業升級和數字化轉型、綠色化改造,鼓勵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模塊化課程。結合教學實際融入科學精神、工程思維、創新意識和數字素養,注重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培育。
刪除: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教材要求
新增:公共基礎課根據學科特點選用恰當的教法學法;
刪除:思想政治課以 “八個統一”為統領,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 力、說服力、感染力。
變更:
落實育人為本,重視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綜合素養的培育;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開展師生、生生有效互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合理運用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推動深度學習,提高學生基于任務 (項目) 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新增:鼓勵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和數字教材。
刪除:優先選用國家和省級規劃教材;
刪除:思想政治課教材選用要求
新增:聚焦教學目標達成,關注學生全面成長,重點考核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刪除:思想政治課還應注重綜合考核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情況。
變更:運用信息技術、培育數字素養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
三、比賽分組
新增:
比賽設置中等職業教育組(簡稱中職組)和高等職業教育組 (含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簡稱高職組) ,各組分設3個報名組別。參賽的模塊、單元、專題、項目或任務等應為有關課程中連續、完整的教學內容。
變更:
1.公共基礎課程組。參賽的教學內容應不少于 12 學時(不含中、高職思想政治類課程)。
2.專業課程一組。參賽的教學內容應不少于 16 學時,參賽課程應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或專業拓展 (選修) 課。
3.專業課程二組。參賽的教學內容應不少于 16 學時,其 中體現教師實操演示與指導的內容不少于 8 學時。參賽課程為專業核心課或專業拓展 (選修) 課,或專周實習實訓、崗位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四、比賽流程
1.資格審核主體變更為: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對所屬教學團隊提交的專業備案、課程設置、班級學生、教學任務安排、團隊成員身份等情況進行資格審核。對教學團隊成員進行政治審核,并進行參賽資格的統一公示。對參賽資格方面提出質疑的,由所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核查、反饋;參賽資格方面存在問題的,取消參賽資格。
2. 內容審核主體變更為:各校對參賽團隊提交資料的內容進行思想性和科學性把關。
3.新增環節:組織學生評教。
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計劃單列市教育 行政部門組織第三方人員 ( 3-5 人) 開展學生評教;針對各校 參賽教師近 3 年承擔的參賽課程或相關課程,隨機抽選授課班級不少于 20 名學生代表 (不足 20 人的班級,全部參加) 進行評教 (紙質方式,匿名) ;數據統計后,填入學生評教信息匯總表 (見附件2) ,須第三方人員簽字,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 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加蓋公章。評教信息匯總表掃描件 (PDF 版) 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留檔備案, 由參賽團隊上傳至報名系統平臺。
4.比賽組織
變更:網絡初評主要評審參賽材料,確定三等獎及入圍決賽的教學團隊。
5.公示與申訴
變更:公示期間大賽執委會接受實名書面形式投訴或異議反映。單位申訴須學校領隊簽字并寫明聯系人信息。
五、獎勵辦法
新增“個人獎”:對在教學能力比賽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授予“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工作者”稱號。
六、報名方式與要求
新增1:教學團隊結構合理,35 歲以下 (含) 的教師不少于 1 人;
新增2:參賽教師須兼顧備賽與日常教學工作,不能脫崗備賽。
變更1: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在組織比賽的基礎上,根據參賽名額分別推薦中職組、高職組參賽團隊 (計劃單列市屬地中等職業學校單獨組隊) 。
(2022年:由各代表隊在省級比賽基礎上推薦參賽團隊)
變更2:
已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院??山M織教師報名參加高職組比賽 (參賽課程為本科課程、學生為本科學生) ,所在省原則上推薦 1-2 個高職本科教學團隊參加比賽。
(2022年為:所在省原則上推薦不少于1個高職本科教學團隊參加國賽。)
變更3: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計劃單列市教育行政部門可在本區域范圍內跨校聯合組建教學團隊參賽。
(2022年是:各代表隊可在本區域范圍內跨校聯合組建教學團隊參賽)
變更4:近2年已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教師不能報名參賽,學校不能以參賽過的公共基礎課、同一專業大類的專業課程參加本年度比賽。
(2022年是:近2年曾獲得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的教學團隊各成員不能報名參賽。)
變更5: 除《參賽報名表》《參賽匯總表》之外,參賽材料 (含文件名及其屬性) 及決賽現場的展示答辯,不得泄露地區、學校名稱及個人信息,一經發現取消參賽資格。
(2022年是不得泄露地區、學校名稱,一經發現,視情節嚴重程度作出降檔或者取消參賽資格處理。)
參賽材料及現場決賽有關要求
一、參賽文檔材料
變更:正文使用1.5 倍行距
(2022年為單倍行距)
(一) 教案
新增:教案需包含內容分析;課后對改革創新進行客觀深入反思。
(二) 教學實施報告
新增:單張圖表原則上不超過半頁。
變更:教學團隊針對本課程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開展研究和實踐。
(2022年強調教學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三)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新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按照《職業教育專業簡介 (2022 年修訂) 》有關要求制定或修訂。
(四) 課程標準
新增:
參賽團隊須提交執行部頒課程標準的實施方案,對課標中未覆蓋的部分(如基礎模塊的職場情境任務、拓展模塊的具體內容、各模塊的授課進程安排等) 予以重點說明。
(五) 教材選用說明
(注:該項為完全新增要求)
學校應落實《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以及國家和地方關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規定,健全內部管理制度,選好用好教材。教學團隊提交的參賽課程教材選用說明須包括 (但不限于) :本校教材選用組織機構及職責;本校教材選用程序及要求;本課程教材選用過程;本課程教學選用教材結果公示及備案情況;本課程教材使用及核查情況 (遵照選用結果使用教材情況) 。
二、參賽視頻材料
變更:
教學團隊按照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 (或專周實習實訓、崗位實習教學) ,每人錄制 1 學時 (具體時長與教案中的學時安排保持一致) 的課堂教學視頻。
<2022年為:原則上由團隊負責人錄制 1 學時 ( 40-50 分鐘) 課堂教學實錄,團隊其他教師各錄制 1 段課堂教學片段 ( 8-15 分鐘)>
重大變更:
課堂實錄視頻須采用3機位全程連續錄制,鏡頭固定,其中一個機位對準黑板和屏幕,另兩個機位根據教學實際固定鏡頭位置,須覆蓋教室全景( 1學時教學需要兩個教學場所的,每個教學場所均須安放固定鏡頭,機位總數為 3 個) 。3 機位須同步錄制,保證音視頻準確同步。錄課過程中拍攝及其他人員不在場,提交的視頻從拍攝人員離場開始到拍攝人員停機為止 ( 1 學時之 外的錄制時長不超過 2 分鐘) 。所有機位拍攝的視頻須保證音軌連續,不另行剪輯及配音,不加片頭片尾、字幕注解。視頻采用 MP4 格式封裝,單個視頻文件大小不超過 500M 。
每段視頻文件以“教案序號+第幾學時+教案頁碼+教學環節名稱”來命名 (其中教案頁碼以教案 PDF 文件頂部顯示的頁碼為準) ,含教師實操演示與教學指導的視頻文件以“教案序號+第幾學時+教案頁碼+ 教學環節名稱+實操起始時間 n'm" - 實操結束時間n'm" ”來命名(實操起止時間可以多段,用“+”連接) 。
三、決賽程序
(一) 課堂教學展示
1.展示準備變更:
進入決賽的教學團隊自主選擇校內教學展示場所,其場所應具備全景監控,滿足全體學生參與的環境要求。執委會委托承辦校通過網絡檢查參賽校的校內教學展示場所。
2.展示實施變更:
教學團隊按照統一要求,抽選兩份不同的教案,自主選定教案中的展示內容 (初賽視頻已呈現的相關內容除外) ,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兩段全體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視頻錄制(錄制方式與初評提交的視頻錄制方式一致)。
(二) 綜合素養展示
展示實施變更:
進入比賽室后,首先由團隊成員簡要介紹教學實施報告的主要內容、創新特色,時間不超過 8 分鐘;然后教學團隊回避等待評委出題,返回后回答屏幕顯示的4 個問題,時間不超過 10 分鐘。
第 1 、2 個問題由教學團隊從題庫中抽取,其中第 1 題涉及職業教育政策法規、教育教學理論、教學方式方法等在實踐中的應用,第 2 題涉及教師數字素養方面內容;
第 3 、4 個問題由評委現場集體討論提出,側重參賽課程涉及的學科/專業教學問題或本專業領域生產實踐問題及產業發展趨勢問題等。教學團隊成員每人至少獨立回答 1 題,回答問題時,可以展示佐證資料;評 委不作復述不能解讀,可以追問。
通過對比可以明顯看出,今年大賽比賽方案有多項重大調整,從參賽團隊到比賽內容,從課堂視頻實錄到決賽團隊答辯都有變更。而且今年大賽要求近兩年參加過的不能報名,這意味著今年參賽者基本為“新選手”。
此舉在很大程度上給更多職校教師提供了鍛煉的機會。面對變化與挑戰,期待職校老師們把握機遇,賽出高風格,賽出真水平,助你成長為“能說會做善導”的“雙師型”教師。
來源: 聚焦職教綜合整理,素材來源: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官網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