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是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化、實踐化、路徑化。對職業教育而言,“五育融合”培養工作不僅要緊緊圍繞這一概念本身所依循的教育方針、教育理念、教育目標,還要深刻把握好職業教育類型特色、人才培養工作特點以及社會責任、歷史使命等。
一、打造立德樹人引領的“五育融合”新體系
新時代職業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引領,推動構建“五育融合”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首先,始終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深化培養體制機制。要把檢驗學校一切工作成效的導向和標準放到立德樹人上來,進一步樹立全人教育的培養理念和目標,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與學校辦學特色有機結合起來,轉變培養模式和方法,并不斷深化培養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內外部辦學資源整合與協同,加快向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集聚轉化。其次,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以之為牽引做好五育耦合互嵌、融合共生。要緊緊把握新時代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的價值引領、品德培塑、專業訓練、技能養成、能力建設等方面的要求,在“融”字上下功夫,將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于專業、教學、教材、管理中,對人才培養工作體系加以整體設計、全面重構、系統實施。第三,將德育課程建設作為突破口,全面優化“五育融合”課程體系結構與內容。要將“五育融合”作為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核心理念,做好“五育融合”的課程體系頂層設計,讓其在人才培養中相互滲透、彼此融合并向縱深轉化,促進高質量人才培養。
二、構建評價方式優化的“五育融合”新機制
新時代職業教育要以評價方式優化為導向,推動構建“五育融合”的人才培養評價新機制。首先,始終堅持“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發展觀和人才成長觀。職業院校要全面把握“五育融合”的內在邏輯關聯及五育在人才培養中的獨特作用,打破學科專業之間、“五育”之間的邊界,引領和促進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全要素共同發力、提質增效,徹底改變當前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等不均衡不全面問題,激活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其次,始終堅持“整體評價”的準則要求,健全德育為先、五育融合的評價體系。職業院校要以學生成長發展為中心,以“五育融合度”為評價單位,構建以德育為核心的高標準“五育融合”培養評價體系,針對不同辦學層次、培養定位、專業領域、地區分布等因素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將來自社會、家庭、同學和自我的評價納入其中,完善符合新時代要求、專業客觀、科學合理的多維度內外部評價制度,系統推進人才培養質量“融合評價”改革。
三、塑造社會共同行動的“五育融合”新生態
新時代職業教育要以社會共同行動為支撐,推動構建多元聯動的“五育融合”人才培養新生態。首先,牢牢把握類型教育特色,以“五育融合”推動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面向新時代,整個職業教育領域要以“五育融合”為基本思路,基于未來高品質職業教育圖景的構建,將之貫穿不同層次、不同學段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之中,一體化全新構建立德樹人新機制,將過去分段割裂、各自為戰的局部孤島狀態轉向有機銜接、彼此融通的整體協同狀態,經由縱向貫通、橫向銜接、結構優化、協調共生而實現對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重塑和革新,進而布局開放多元、活力充沛、服務社會、適應性強的職業教育體系。其次,始終堅持開放共建原則,用“五育融合”優化職業教育治理。職業教育領域要將“五育融合”作為調動人才培養全過程多主體各要素的牽引力和驅動力,系統透視職業教育內外部治理邏輯、治理機制、治理模式等問題,在育人過程、培養內容、培養方式、教學模式、主體功能等方面,突出整體思維、系統思維、協同思維、融通思維,著力破除學校內部、學校和其他主體之間的壁壘,在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同向發力的基礎上,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提升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四、形成多元協同育人的“五育融合”新格局
新時代職業教育要以產教融合為載體,推動構建“五育融合”多元協同育人新格局。首先,堅持面向市場的要求,推動“五育融合”與“產教融合”有機耦合?!拔逵诤稀笔顷P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開出的“國家處方”,而“產教融合”是關于“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開出的“國家藥單”。它們分別基于不同視角尋求人才培養目標、過程、結果的整體轉變,不同的是,前者是后者的基本依循和工作指南。職業院校要加強“五育融合”的系統謀劃,制訂好行動框架,在推進產教深度融合過程中,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不走樣、堅持育人目標不偏移,將“五育融合”與“產教融合”作為一個整體性的動態育人過程。其次,堅持德技并修,推動“課程思政”與“技能形成”雙向協同。職業院校要始終強調思政育人和價值引領功能,在德育定向、五育相對均衡協同下,增強課程思政元素的全方位融入,尤其是注重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養,強化思想價值、塑造精神內涵、壯大育人力量,促進多學科的跨界融合,突出對個人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能力的培養,讓“五育融合”推動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過程實現從分到合、從點到體轉變。
五、培育學生自我管理的“五育融合”新動能
新時代職業教育應以強化學生自我管理為內驅,推動構建“五育融合”人才培養新動能。首先,面向學生全面發展,系統構建學生自主的課堂體系。職業院校要在把好教師主導的第一課堂這個教學活動主陣地的基礎上,系統設計并扎實推動學生主導的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經驗、能力和需求等組織“五育融合”活動,將第二課堂打造成“五育融合”的重要載體,讓學生在親身參與、親自實踐、自主學習、自我管理中解決問題、塑造價值、培養能力,真正感悟到五育的復雜建構。其次,面向未來職場需要,積極打造學生五育發展平臺。隨著技術的不斷變化,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綜合素質結構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職業院校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五育”及相關要素融合建立起暢通的渠道,形成一體化融合育人鏈條,搭建整體式融合育人平臺,讓學生沉浸式地參與其中,主動適應并推動“五育”內融合、“五育”間融合以及跨越融合。第三,面向工作世界變化,落實崗位實習實訓自主管理。新時代的職業教育要回歸育人本質,要回應工作世界的變革,職業院校要將“五育融合”的要求嵌入到崗位實習實訓環節,讓五育在真實的工作崗位、生產車間等工作場所中不被窄化、遮蔽甚至消解。
來源: 《職業技術教育》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