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作為我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突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瓶頸,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聯合體建設對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首先,聯合體建設是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式發展的重要創新性舉措。
黨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此后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產教融合相關重要文件十余個,各地開展了產教融合的實踐探索,形成了以職教集團、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等為主要載體的產教融合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校企合作“院校熱、企業冷”“運行機制不暢”“人才培養適應性不強”等系列難題。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在以上歷史成就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以產業園區為依托進行建設,將政府的統籌作用擺在了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是一種以服務區域產業為邏輯起點的、企業群和院校群協同發力的集群式產教融合模式,這勢必對地方更好地統籌產業資源和職教資源,構建符合地方實際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職業教育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其次,聯合體建設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重要表現形式。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聯合體建設要求聚焦地方優勢產業,優化職業院校專業(群)布局,有利于破解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的“泛在化”問題,推動職業院校專業(群)與地方產業緊密對接。聯合體建設要求優化以理事會(董事會)為決策機構的運行機制,推進實體化運行,為構建職業教育現代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政府、企業、院校更加深入地參與職業教育,破解產教融合“松散化”問題,提升產教融合的質量。聯合體建設規定了人才培養和服務產業是主要建設內容,使產教融合的主要任務更加具體,有利于破解產教融合工作“華而不實”的問題,推動政校企三方“集中力量辦大事”,有的放矢。聯合體建設提出保障條件切實到位,為產教融合提供了政策落實保障,有利于破解“教育的公益性和市場的營利性”結構性矛盾,實現政校企互惠互利、三方共贏。
再其次,聯合體建設是深化職業教育評價機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評價對象主要為職業院校,而對政府、企業發揮作用的評價較少。政府作為地方職業教育的統籌者,行業作為職業教育的指導者,企業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主體,其作用發揮應在職業教育的評價改革中有所體現。在聯合體建設中,將建立信息采集平臺對建設情況進行監測,并作為遴選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地方、“雙高計劃”建設、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由此可見,聯合體建設是對政府、企業、職業院校多視角、多維度的評價,對于豐富職業教育評價改革內容、創新職業教育評價改革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聯合體建設的著力點和路徑
聯合體建設要依托產業園區,以完善政、校、行、企融合機制為驅動,以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產業學院為平臺,以人才培養和服務產業為重點,政校企協同優化地方產業資源和職教資源的配置,打通科研開發、技術創新、成果轉移鏈條,探索縱向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優化以產教融合為主要特征的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為國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供經驗,為國際職業教育提供中國方案。
首先,機制建設是先導。聯合體建設要以園區(管委會)、頭部企業、優勢職業院校為牽頭單位,建立健全理事會(董事會)運行機制,推進實體化運行。制定以章程為根本、以目標為導向、以評價為手段的制度體系,形成多元協同、共建共管的治理模式。
其次,優化資源配置是重點。聯合體應在政府的統籌下,聚焦優勢產業,頂層設計職業教育資源與產業資源對接的“映射圖”,以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等為載體,將產業優勢資源和職業院校優勢資源有效整合,推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再其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核心。在聯合體框架內,職業院校應與園區內企業深化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冠名班等校企“雙元”育人機制改革;以對接產業的相關專業為試點,在“3+2”“五年一貫制”“3+4”等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在校際、校企之間探索實施“2+2+2”(即2年中職、2年企業、2年高職)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最后,服務產業是宗旨。聚焦企業生產的關鍵領域、關鍵技術,以技術技能積累為紐帶,依托校企共建的科研平臺開展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打造技術研究、技術應用、技術固化、技術轉化、技術創新為一體的“鏈條式”技術服務模式,促進技術創新、工藝改進、產品升級。政校企應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聯合制定“定制式”培訓規劃,開發“菜單式”培訓資源,積極承接企業員工培訓,提升企業員工的技能水平和崗位適應能力。
如何將聯合體建設落到實處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將帶頭落實聯合體建設的相關要求,在以下方面進行實踐與探索。
一是協同建立健全運行機制。依托唐山市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和唐山市唯一一個國家級高新區,聯合當地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中職院校以及頭部企業,以機器人產業為基點,建立健全理事會(董事會)運行機制,協同開展聯合體建設。
二是創新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攜手聯合體內中職學校,以“2+2+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切入點,探索聯合體建設中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以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為支撐,將機器人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標準融入學院模塊化課程改革,形成技術前移化教學理論和一批教育教學成果,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
三是推進聯合體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在政府的統籌指導下,以學院國字號、省字號實訓基地,市級以上研發平臺為載體,匯集聯合體成員單位優質資源,校企協同完善科研和培訓管理機制,聚焦園區企業關鍵技術,打造一批科研成果,開展一批高質量培訓,提升服務地方產業發展水平。
四是宣傳分享聯合體建設的成果和經驗。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做好輿論引導,營造全社會充分理解、積極支持、主動參與聯合體建設的良好氛圍。對聯合體建設過程中探索出的典型經驗做法,及時宣傳推廣。
來源: 中國教育報,作者:張建軍,系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