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需要把更多的精力轉向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為緊跟產業發展,精準對接汽車后市場崗位需求,在浙江省教育廳統一部署下,由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浙江省中高職一體化課程改革項目組“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課題組深入11個地市汽車行業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和45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汽車售后服務企業,以及省內開設有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相關專業的所有中高職院校,開展專業人才需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調研。調研發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和二手車、網約車等新領域的發展,產生了大量崗位需求,而高職相關專業由于招生困難,專業規模連年快速下降,急需通過長學制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
汽車高保有量需要大量汽車銷售服務人才,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催生汽車后市場人才需求新變化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產銷規模均位列世界第一。2022年上半年,浙江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660萬輛,實現常住人口每百人汽車擁有量28.37輛,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一。自2013年起,新能源汽車在浙江注冊登記量持續高速增長,到2021年新能源汽車注冊登記量達325612輛。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中國汽車市場增長中的重要力量。
目前汽車銷售服務崗位主要分為三大類:面向市場的銷售類、面向客戶的服務類和面向產品的技術類,分別對應銷售崗位群、服務崗位群(分技術型崗位和服務型崗位)和管理崗位群三大類崗位群。未來3年,企業人才需求由高到低主要為銷售顧問、服務顧問、銷售支持(銷售助理)、維修技師、客服專員、續保專員、市場專員等崗位。隨著行業的發展和消費模式的轉變,汽車后市場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在需求數量、核心崗位能力等方面均發生了變化。
一是人才需求總量增加,高職院校畢業生較中職畢業生更受歡迎。十年間浙江省的汽車保有量增長了697.1萬輛,按照目前銷量預估,后期汽車保有量將不斷提升,汽車后市場需求也隨之擴大。在學生就業方面,浙江省中職學校汽車服務與營銷專業近三年就業率在80%—95%之間,高職院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就業率接近100%。
二是復合型人才需求更加旺盛。從等待顧客上門的被動式營銷到融入新媒體技術的主動式營銷,從實體店的產品推介模式到線上產品了解、線下體驗購買模式,從傳統車企的4S店銷售模式到新能源車企的個性化銷售模式(如汽車商超店),對從業人員的核心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升,逐步向跨學科復合型人才要求轉化。
三是新型崗位帶來的人才新需求。新能源汽車產業和二手車、網約車、商用車等新領域的發展,產生了新能源汽車產品顧問和售后服務專員、二手車評估師和網絡拍賣專員、城市經理、司管、車務等新的崗位需求。“互聯網+汽車”的新業態催生了汽車市場許多如汽車電子商務平臺服務人員、汽車網絡銷售人員、汽車線上售后服務咨詢員、汽車線上推廣人員、共享汽車銷售與服務人員、體驗中心的體驗顧問和交付顧問等新型崗位。
基于調研結果,課題組認為,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需求旺盛,新技術的融入、新能源車的蓬勃發展促使汽車后市場人才需求發生了變化。相較于網約車、二手車等催生的新崗位更傾向于本科層次的人才,職業院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需要把更多的精力轉向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專業設點保持高比例縮減態勢,院校人才培養與后市場崗位需求存在較大落差
與高人才需求量相對應的不是專業的蓬勃發展,而是專業規模連年快速下降。根據高等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設置備案結果統計,2022年全國高職院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共撤銷或停招44個專業點,成為撤銷或停招數量第二多的專業。從2019年的482所銳減到2022年的334所,該專業已連續四年位居撤銷專業榜前五。專業撤銷主要出于招生困難,其中專業名稱中的“營銷”二字使得認可度低是導致學生不愿意報考的主要原因。
浙江省共有7所公辦高職院校開設了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16所公辦中職學校開設了汽車服務與營銷專業,只有18%的中高職院校汽車相關專業的招生人數超過100人,有55%的院校汽車相關專業的招生人數在50人以內,整體專業規模較小。
調研發現,企業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認可度總體一般,特別是對人才培養數量和人才能力的認可度相對較低。人才培養現狀與崗位需求之間存在較大落差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
一是新型崗位人才供應不足。汽車“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變革與發展帶來了相應崗位的人才需求劇增,但89%的中職學校和79%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仍主要面向品牌化的汽車銷售服務企業和相對單一、傳統的崗位,導致企業部分傳統崗位競爭激烈,新型崗位則無人可用。
二是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課程革新力度不夠。調研發現,汽車銷售與服務理念出現了“斷代式”的革新,而目前職業院校的專業核心課程設置仍然延續傳統內容,中職開設較多的是“汽車銷售實務”“汽車服務接待”“汽車配件管理”“汽車營銷策劃”等課程,高職院校開設較多的是“汽車營銷”“汽車保險理賠”“二手車評估與交易”等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上僅做了簡單的課程增減,并沒有在崗位設置和崗位能力要素方面進行根源性、系統化研究。
三是職業素養培育效果不容樂觀。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力發展,售后一體化服務模式將成為汽車后市場的主流服務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技術技能人才將越來越得到企業青睞。通過調研發現,企業對職業院校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素養培養現狀認可度不高,溝通能力、服務意識、管理水平和抗耐壓性等四個指標相對較弱。
以長學制助復合型人才培養,一體化專業教學標準破解專業萎縮困境
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共享出行等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人員需求缺口將非常巨大。構建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對于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課題組建議,對接汽車后市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新趨勢,面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下汽車銷售顧問、汽車服務顧問、互聯網營銷師、保險理賠專業人員等職業,新媒體汽車營銷專員、智能網聯汽車共享出行服務專員、二手車經紀人、汽車銷售與運用數據采集分析專員、事故車查勘定損專員、汽車營銷策劃專員等崗位(群)新要求,需要加大力度推進職業院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長學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課題組還建議,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構建要注重技術基礎構建、核心能力強化、職業拓展兼顧的原則,科學合理設置各類課程,實現對原中高職專業課程體系的“增、刪、合、拓”,如專業核心課程中在高職學段增加汽車數字營銷課程,刪除鈑金技能等課程,理順汽車銷售顧問、汽車服務顧問等核心崗位在中職、高職階段對應課程的邏輯關系,將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與汽車機械基礎整合為汽車機電基礎,在專業拓展課程中強化溝通技巧、演講與口才、商務禮儀等課程,分方向設置專業拓展課程以對接二手車、共享出行等新業態。
來源:中國教育報,作者:陳凱、張曄單位系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俞佳飛單位系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