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技術、新經濟發展趨勢推進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不變法則。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面向人工智能及其產業應用的發展趨勢積極推進專業建設,是適應時代需求的必然選擇,需要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在行業企業的支持下,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問題。
一、提升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層次,加大本科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供給
如果把人工智能的產業鏈劃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高職院校培養的人工智能相關人才應集中于應用層,但由于行業企業對這類人才的要求較高,導致人工智能專業的辦學層次與行業企業需求錯位。適應人工智能及其產業應用趨勢,高職院校培養人工智能相關的產業人才,需要更多依靠本科以上層次職業教育,以適應行業企業的需要。2021年教育事業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有高職(??疲┰盒?486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所??梢?,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還處于起步階段,這一層次和類型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培養還未形成規模。“十四五”時期,根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國在穩步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政府應統籌推進職業教育層次和專業布局的調整,對確需本科層次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培養給予專業設置上的傾斜和支持,同時控制??茖哟尾键c和培養規模。
二、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定位,強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產業之間、職業之間的互通和融合,它在淘汰一些職業崗位、催生新的職業崗位、推動社會分工產生結構性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職業崗位所需技能的變化,復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我國已從政策上進行引導,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在2016年聯合印發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及國務院2017年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都提出了順應人工智能技術及其產業應用的發展趨勢,重視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教育部2018年印發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的培養新模式。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人工智能及相關專業、“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的設置上發展迅速,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面臨學生學科基礎薄弱和學制短的兩難困境,絕大多數其他專業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復合型人培養還處于理念或規劃階段。面對相關產業人才對技能復合的需求,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中,要根據產業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才的需要,結合生源的基礎和學制年限,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對于學生學科基礎薄弱且處于專科層次的專業,要在量力設定就業崗位(群)的基礎上合理制訂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培養的人才需要掌握的復合知識和技能,避免盲目求高的現象。
三、促進人工智能課程融合發展,推動課程建設貼近企業真實應用
作為一種建立在多學科基礎上的復合技術,人工智能產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課程的融合發展。對于人工智能專業,可以通過加強課程的聯合開發、集體備課等途徑,實現人工智能技術涉及的多學科知識與技術的融合發展。對于“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一方面要著眼于“X”發展的需要,強化人工智能課程在該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知識、技術與專業知識、技術的深度融合,開發融合課程。對于其他專業,主要通過在專業課程中植入人工智能相關內容來適應產業發展需求,因此也應積極開發人工智能知識、技術與專業知識、技術相融合的課程。培養人工智能產業人才,還有一個重要環節是課程建設貼近人工智能技術在企業的真實應用。針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建設滯后于企業真實應用的問題,高職院校必須加強與相關行業企業合作,共同開發課程,或選用企業開發的教學資源,包括專用教材、課件講義、行業真實數據集、實驗案例和代碼、行業應用案例等。
四、加強人工智能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
針對師資隊伍數量不足和專業化水平不高的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加強人工智能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人工智能素養。當前,在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需求旺盛但培養明顯不足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對這類人才的吸引力還不強,要解決人工智能專業師資短缺和其他專業師資人工智能素養不夠的問題,主要途徑是通過校企合作和教師資源整合,培養、帶動教師提升人工智能專業水平和素養,具體做法有:一是派遣教師到人工智能產業企業參加實踐,或接受人工智能相關培訓,提升專業水平、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二是采用柔性引進的辦法,如設立特聘教授、技術教授崗位,建立大師工作室等,吸引一批人工智能產業精英參與專業建設,帶動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三是積極聘請行業企業人工智能技術專家、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彌補專業師資隊伍數量和實踐經驗的不足。四是整合學校人工智能師資力量,搭建人工智能賦能平臺,通過組建混編教學團隊、集體備課、組織人工智能素養培訓等途徑,解決其他專業的師資問題,提升其他專業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
五、多層面推進校企合作,錯位提升校企合作雙方需求耦合度
人工智能技術及其產業應用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正是其產業應用的不斷拓展,推動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進步。人工智能技術帶來迅速的、不確定的變化,使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對專業建設尤其重要。針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存在雙方訴求耦合度低的問題,高職院??梢葬槍Σ煌髽I的不同需求,多層面推進校企合作。一是積極爭取在政府、行業協會的協調或相關政策支持下,與人工智能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合作,并在這個過程中積極開發、積淀人工智能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課程標準、教學標準、教材等教學資源。二是重點與有就業合作關系的企業加強合作育人,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開發、教學實施、師資隊伍與教學條件建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等方面開展全面的合作,將對接企業崗位所需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規范等產業先進元素納入課程與教學,提升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契合度。三是面向廣大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中小微企業,積極應用與人工智能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合作的成果,合作開展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廣泛開展人工智能技術技能培訓。
六、加強“人工智能+”實訓基地建設,改善實踐教學條件
人工智能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較多依賴于在實訓實驗過程中實現知識、技術與技能的綜合應用與轉化,有一個較強的實戰訓練過程,離不開先進的技術設備和龐大的數據支持。由于實訓設施投入巨大、校企合作雙方訴求耦合度低等原因,使許多學校相關的專業建設面臨實訓設備不充分、實踐數據資源缺乏等問題。對此,高職院校要以新的思路和舉措建設校內外“人工智能+”實訓基地。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中,應綜合考慮人工智能專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其他專業建設的需要,結合人工智能教師資源整合機制建設,系統設計、建設和利用實訓設施與數據資源。與此同時,要積極爭取在政府、行業協會的協調或政策支持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龍頭企業、骨干企業開發的實踐教學平臺與教學資源,拓展校外“人工智能+”實訓基地,將企業一線的真實工作場景、海量數據、行業應用案例等融入實踐教學。
來源: (節選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年第5期),作者樊明成、陳小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