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的豐富內涵
1.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的內涵界定。1994年,以色列學者Youram Eshet-Alkalai提出“數字素養”的概念,認為數字素養是“生存技能”。1997年,美國學者Paul Gilster在其著作《數字素養》中將數字素養定義為“通過互聯網介質,獲取各種信息的能力”,并在圖書館學領域廣泛探討。
綜合前人研究,文章認為,教師數字素養指的是教師適當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和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而具有的意識、能力和責任。
2.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的構成要素。國內外學者對數字素養開展了相關研究。2006年,以色列學者Youram Eshet-Alkalai提出了數字素養概念框架,包括圖片—圖像素養、再生產素養、分支素養、信息素養、社會—情感素養5方面內容。2017年,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發布《歐盟教育者數字素養框架》,涉及3個范疇與6個素養領域的22種數字素養?!皵底种悄苈撁恕卑l布的《2019年DQ全球標準報告》,涉及3個層次與8個領域的24種數字素養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數字素養全球框架》包含了操作、信息、交流、內容創作、安全、問題解決和職業相關7個素養領域和26個具體素養。我國《教師數字素養》標準包括5個一級維度(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專業發展)、13個二級維度和33個三級維度。
文章認為,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包括數字注意力素養、數字參與力素養、數字鏈接力素養、數字協作力素養。數字注意力素養指的是在信息極度豐富的世界里,信息會消耗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教師必須在過多的信息中合理地、高效地分配注意力,形成注意力技能以及專注的精神狀態。數字參與力素養包含一系列的技能,如說服、策展、討論以及最為重要的自我呈現的能力,也包含多種參與方式,如給照片貼標簽、收藏網站、編輯維基百科頁面或者寫博客。數字鏈接力素養指的是數智時代的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個單元,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帶著批判的眼光去鏈接資源,整合資源,了解不熟悉的領域,并將這些教學資源清晰地傳達給學生,拓寬學生的認知邊界。數字協作力素養指的是在數智時代教師隨時準備好學習改變自己的行為,并幫助同伴進步,協作方共同制定目標、分擔責任、勠力同心、貢獻資源,最終達成育人目標。
二、數智時代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實踐進路
教師數字素養培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依靠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教師個人的共同努力、協同合作。
1.提升教師數字素養以及開展教師數字素養微認證。第一,提升教師數字素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字素養全球框架》的“數字內容創造素養”包括“開發數字內容、整合并重新闡述數字內容”等。職業院校教師在數智化時代,要借助數字技術的優勢,突破傳統的教室學習空間,促進學生之間信息交流與分享以及感知學習團隊內部協作情況(如成員參與度、小組進度、團體氛圍友好度等)。首先,提升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的意識,讓教師認識到職業教育領域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大膽地嘗試數智化,將自己培養成時代需要的數字工匠,與學校的數字化轉型融為一體。其次,推動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數字資源在課堂的推廣與應用離不開教育行政部門、科研院所、企業和學校的多方參與,要構建多方合作模式,推動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第二,開展教師數字素養微認證。時下基于區塊鏈的微認證系統的應用最為廣泛。微認證是一種輕量級、場景化、一站式的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師專業發展形式,內容覆蓋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倡導對專業能力進行評估,同時依據在線學習、實驗、考試對能力進行認證考核。利用信息技術將復雜、抽象的教師數字素養內涵進行對象解構,重構可評估、可測量的能力素養監測項,在此基礎上創建在線微認證系統。參與認證的教師需要搜集日常數字能力實踐的佐證材料(如數字案例、數字視頻、數字作品等),并根據操作指引提交到認證系統,經過線上多方專家的評價得出結論,符合認證要求后會獲得相應能力的電子認證徽章,即表明教師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數字素養。
2.構建全覆蓋、多形式、分層次的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訓體系。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訓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其培訓方案也應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不斷修訂與完善。政府層面通過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和機制,如教師輪訓制度、評價與督導機制、企業積極參與獎勵機制等,充分調動學校、行業企業、教師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進教師數字素養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學校層面要提高培訓工作管理水平。職業院校要充分認識到教師培訓需求多元化、專業化、特色化的特點,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優化培訓內容,制訂操作性極強的培訓計劃,并做好不同級別、不同層次培訓的銜接。我國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訓包含新進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卓越教師和教育家型教師五個層次。職業院校要面向所有教師實施差異化培訓,提供多樣化數字技能培訓項目,提升不同層次教師的數字勝任力。
3.推進數字化轉型生態系統建設。政府層面:第一,完善相關的政策制度,搭建教師數字素養框架。教育部日前研究制定《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旨在扎實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完善教育信息化標準體系,提升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的意識、能力和責任。第二,將教師數據素養納入資格證制度中,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增加數字素養方面的考核。第三,為各地培育教師數字素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經費、資源、人才等保障措施,推進教育數字化,讓教育邁上新臺階。
學校層面:第一,職業院校要充分意識到數字教育的重要性,為教師開發數字化培訓課程和項目,以期重構數智時代教師專業能力結構。第二,職業院校要積極開展數字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校內教研活動,持續推進數字化教師隊伍建設。
社會層面:鼓勵頭部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開展產業趨勢分析和未來能力預測,探索數智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校企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確保數字化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前沿性,增強教師數字安全意識,提升教師數字創新能力。
教師層面:教師以開放的心態、自主學習的方式,擁抱數字科技,進一步提升數字素養,為數智時代培養具備數字化、智能化良好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4.完善教師數字素養考核評價機制。第一,研發教師數字素養發展水平評價標準與工具,制定科學的、詳細的、可操作的評價方法。教師數字素養評估工具能在第一時間幫助教師進行評估,對教師數字素養發展水平進行科學診斷。借助教師數字資源包,教師在規定的時間節點上傳數字素養相關成績佐證,如獎項、出版物等,自行鑒定;同時,發現待完善領域,不斷提高自我效能,促進自我發展。第二,研制數字素養評價指標,突出對教師數字素養的綜合評價。利用智慧教學平臺、傳感系統等,全方位、全過程采集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活動中產生的行為、認知、情感等多模態數據,建立數據驅動的數字素養評價模型,實現伴隨性評價,形成一套客觀、規范、成熟、公平的數字素養評價實施流程,實現教師數字素養長周期跟蹤評價和反饋。第三,在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中增加數字素養方面的考核,對初級、中級、高級“雙師型”教師提出不同的數字素養要求,如數字化知識掌握情況、數字應用能力等。以考核為導向,使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合理利用軟件、數字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進一步明確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前應具備的基本數據素養,如教育數據理念、數據獲取能力及掌握數據工具的技能等。第四,建立使用數據改進教學與管理的激勵機制,從根本上增強教師對數字素養的重視程度,主動求變,與時俱進,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培養教師的數據意識、數據思維和數據習慣。
5.建立健全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育保障機制。第一,完善外部經費投入機制。國家應加大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投入力度,升級改造校園基礎網絡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形成一個功能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系統。探索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支持數字化校園建設投入新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發展職業教育,吸引社會資本、產業資金積極投入資金。第二,完善校內經費投入機制。學校與教師是水和魚的關系,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教師特色就是學校特色。因此,完善校內經費投入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如設立專項經費用于數字資源建設、教師培訓等方面。
來源: 節選自《教育與職業》2023年第9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