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推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
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2022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出臺了《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試行)》,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參照制定修訂本級“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實施辦法,明確支持舉措,實行分類評價,并適時調整完善。各地各校制定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不低于國家規定的基本標準。國家“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與以往各地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相比,不僅僅滿足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要求,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和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提出的建立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基于上述要求,國家“雙師型”教師認定基本標準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基礎上突出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能力,可以說國家構建了“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的升級版。
2、實施職業學校教師學歷提升計劃
一是開展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事實上,2000年教育部和學位辦創造性地設置了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項目,單獨招生、單獨考試,實施16年來,平均每年培養2000名左右,為職業學校培養了大約3萬名碩士研究生教師,受到中等職業學校普遍歡迎,可惜為了規范招生考試而取消。按照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規范要求,2016年停止了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學位研究生教育,而在教育碩士中增設了職業技術教育領域,開始為職業學校培養碩士層次的職教教師。根據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的經驗,中職學校專任教師工資待遇普遍不高,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學費、個人薪酬等問題存在壓力,由于在職提高學位也屬于繼續教育,為此,建議一方面應把職業學校教師學歷提升納入國培項目或省培項目,給予職業學校教師一定的學費補貼和一定的個人教學工作量的認定;另一方面,在入學考試方面給予優惠,或單獨劃定錄取分數線、或單獨考試。同時,要把有企業工作經歷或技術技能水平較高的兼職教師納入招生范圍,也可以招收在生產一線有一定工作經歷、特別優秀的高職畢業生,研究生畢業后通過一定的考核納入職業學校專任教師隊伍。在培養方式上,以校企合作項目制或校企分段培養的方式進行培養。
二是開展職業學校博士“雙師型”教師培養。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層次的教師隊伍。如前所述,目前我國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比例已超過50%,“雙師型”教師成為專業課教師的主體,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進程越來越多由“雙師型”教師承擔,而目前無論是本科層次的“雙師型”教師,還是碩士層次的“雙師型”,大多理論教學能力強,實踐教學能力弱,開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能力非常有限,迫切需要博士層次的具有創新和研究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職教“雙師型”博士培養項目,項目從2013年開始招生,招收具有工科碩士學位的在職教師,構建“四三”育人模式,形成了“工科+教師教育”跨學科培養體系。“四三”育人模式,第一個“三”是三導師,培養院校導師、職業院校導師、企業導師;第二個“三”是三基地,校內基地、企業基地、職業院?;?;第三個“三”是三實踐,工程實踐、教學實踐、創新實踐;第四個“三”是三結合,教師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技術創新教育與工程教育結合、職業教育與學術教育結合。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青睞,招生和錄取比例高達7∶1,畢業學生許多成為職業院校領軍人才。在總結以往培養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單位范圍,迅速擴大招生規模,充實完善職業院校專業領軍人才。
3、積極推進職教師資本碩一體化培養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要求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培養的“雙師型”教師才能進入職業學校。多年實踐表明,“雙師型”教師培養需要突出“三性”特色,即專業性、職業性和師范性,要正確處理好三性的關系,師范性是根本,專業性是支撐,職業性是特色;而且要做到“三性”融合。專業性是主體,就是依托普通本科院校的專業開展專業教育,基本達到普通本科專業教育的要求;職業性就是加強校企合作,突出技能訓練,師范生應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師范性就是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培養的也是師范生,也應遵循國家對師范生的基本要求,如“三字一話”、教育實踐等。在四年時間要把“三性”做強,非常不易,盡管加強了課程之間的融合,但四年的時間做強“三性”,顯得捉襟見肘。目前,我國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招收的大多數普通高校畢業生,一方面,缺少中等職業學校需要的實踐教學能力,不符合雙師型教師培養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職業教育情懷,畢業后到職業學校從教比例不高。而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本碩連讀,就可以進行系統設計、貫通培養,統籌6年的時間,深化校企、校校合作,充分發揮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和產教融合型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企業實踐實習可以延長到半年到一年,教育實習時間延長到半年,切實把“三性”做強做實做優。
4、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設
早在1998年教育部印發《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依托普通高等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重點建設50個職業教育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地方也要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建設。1999—2003年建立60個(56+4)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2012年國家又新建了41所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其中培養培訓基地33所,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范單位8所,形成了100個國家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從“十一五”期間開始,教育部、財政部每五年實施新一輪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經過17年的持續培訓,極大地促進了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近年來,黨和政府一直倡導依托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意見》也指出依托龍頭企業和高水平高等學校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開發職業教育師資培養課程體系,開展定制化、個性化培養培訓。近期,教育部重新遴選和公布了170個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2023—2025年),新的培訓基地以培訓團隊的形式組建,牽頭單位聯合同類院校和行業企業6家,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協作機制,充分發揮共同體成員單位在專業領域和培訓工作中的特色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不斷創新培訓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持續跟蹤指導,加強示范引領,努力打造國培基地品牌。
5、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兼職教師是彰顯職業教育類型特色,落實德技并修育人機制,堅持面向實踐和強化行動能力的育人要求,優化教師隊伍素質結構,推動校企建立協作共同體,建設高水平、結構化“雙師型”教師教學團隊的重要舉措,已成為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如前所述,《意見》中的產教融合以更加廣泛、更加深入、更加開放、更加多元、更加全面的形式實施,產教融合的形式很多,但產教融合最終要由人來落實,因此職業學校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設置靈活的用人機制,采取固定崗與流動崗、團隊聘任與個人聘任相結合的方式,支持職業學校公開招聘行業企業業務骨干、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任教。同時,設立一批產業導師特聘崗,按規定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職任教、合作研究、參與項目等方式到校工作。按照新《職業教育法》規定,企業、事業單位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其他有專業知識或者特殊技能的人員,經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合格的,才可以擔任職業學校兼職專業課教師。同時,校企合作雙方互相選派人員,以雙向兼職、雙重身份、雙崗一體的形式,形成“互兼互聘”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常態機制。職業院校派出的人員由企業聘請其兼任部門領導、技術負責人或技術顧問等崗位職務。企業派出的人員由院校聘請其兼任專業帶頭人、教研室主任、實訓指導教師等崗位職務。聘請的企業兼職教師要協助安排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掛職,協助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到院校承擔教學任務;協助引入生產性實訓項目,協助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等。
來源: 節選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年第5期,作者:曹曄、孟慶國。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