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改革:教材內容的開發與更新
當前職業院校教材改革的首要工作就是對新教材的開發,應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采取多主體協同工作的形式開發新的教材內容。教材內容開發的主體是企業的技術熟練工、教育領域尤其是數字化教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各行各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高職院校的資深教師等,集合多方的知識經驗,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符合產業數字化崗位需求的教材體系。因為職業教育的人才培育要和企業工作崗位需求對接,所以教材中學科理論體系的占比應當進行縮減,適當增加與企業工作相關的內容,這與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的政策——“產教融合”有交叉之處。所謂“產教融合”,就是職業院校根據自身所設專業聯系企業,把產業與教學緊密結合,實現學校和企業協同發展。國家對規劃教材做出了“產教融合”的頂層設計,專業課程教材要充分反映產業發展的最新進展,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突出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特征,強調實踐性和創新性。新教材的開發對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產教融合”的推進都有促進作用。
數字化時代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產業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數字技術的應用使企業各個崗位變得更加復雜、多元,因此單純依靠紙質教材的開發與應用來實現多元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教育部辦公廳在2021年印發了《“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其中特別指出加快建設新形態教材,結合專業教學改革實際,開發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等新形態教材,推動教材配套資源和數字教材建設。具體來說,就是教材應當與現代數字技術結合,依托社會上已經存在的眾多教育數字化資源以及信息化資源,組織專業研究人員開發數字化智慧教學平臺,開發新型教材,例如大學生慕課、電子課本等,使教材呈現出更多形態,與數字化技術更好地結合。
在教材更新方面,教材內容的編排也要緊跟時代。而相對于紙質教材,電子教材的更新速度與頻率比傳統教材更快。面對產業的數字化變革,當產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工作流程等發生變化時,教材內容也應做出相應的增減,以更快地適應最新的產業環境。因此,數字教育資源和電子教材等需要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及時更新,才能使學生掌握產業變革的最新信息。
二、教師改革:師資的引入與能力提升
教師改革主要從師資引入、師資培育與能力提升三方面展開。首先是師資引入,根據對職業院校師資來源構成的調查數據,職業院校師資組成過于單調,且與產業關聯度不高。要解決此問題職業院校可以從企業內部、技術協會、培訓機構中引進掌握數字技能并能夠熟練應用的專業技術人員,擴充學校的師資隊伍。網上各種專業課程群內的授課教師也可以作為職業院校的師資來源之一。通過對企業機構技術人才的引進,提高學校師資隊伍中具備專業技術能力教師的比例,使職業院校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等與企業工作崗位需求協同一致。
引入校外企業、組織、機構人員,組成具備專業基礎和技術素養的師資團隊,將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結合。一方面,企業人才作為學校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和技術能力,傳授學生與產業數字化相關的知識與技術技能,為學生提供在現實中直接接觸產業數字技術的機會,提高學生技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可以在學中做,做中學,不斷拓展自身的技術視野,掌握符合產業需求的技術技能。另一方面,由多個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人員組成的教師團隊,成員間存在的差異可以激發教師們交流分享的動力,成員之間協同工作,創造出有助于職業教育與產業數字化對接的教學方案,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的數字化素養,推動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進程。
師資培育方面,在新型教師隊伍形成后,還需從多方面對教師隊伍進行培育,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教學能力的提高,保證教師隊伍與產業數字化轉型相適應。信息化時代,技術是不斷發展的,技術發展帶來的產業變革也在不斷發生,因此,還應從多方面、多渠道對教師隊伍進行多元化培育,實現教師能力發展與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同步。具體措施方面,可以制訂教師培訓計劃,安排教師進入企業培訓,親身體驗專業技術崗位人員的工作任務、工作流程,或者邀請企業專業和技術人員到學校與教師進行產業數字化內容的探討和分享,使教師除了進行日常的教學工作外,還能有機會認識、了解到產業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前景,促進教師團隊對產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人才培養內容和形式做出調整。
職業院校要激發教師提升自身能力的積極性,讓教師產生自我提升的需求,為教師提供參與培訓的機會。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提升對產業數字化的認知能力。教師的培育過程其實也是師資力量提升的過程,教師團隊在參與企業項目、與企業人員互動的過程中,通過對產業數字化崗位工作內容、工作流程進行深入了解,提高自身的數字化知識技能儲備。職業院校通過建設多元化教師隊伍,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的創新,通過師資的培養和提升,實現教師隊伍的數字化建設,最終推動職業教育的數字化轉型發展。
三、教法改革:教學理念與形式的更新
1.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教學理念有理論層面、操作層面和學科層面之分。數字化時代,教學理念需要以數字化思維為牽引。在現代社會的職業教育領域中,大多數的職業院校仍以學科教學為主要教學理念,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多元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已經成為社會對人才的普遍要求,所以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需要轉變。首先,理論層面,要改變以學科理論教學為中心的理念,注重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職業教育要培養能夠勝任企業數字化崗位的人才,就必須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在數字化時代,職業院校的教學理念要隨著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的發展而及時更新,不應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的教學,還應當注重課外知識的擴充,形成全面發展的、多樣化的教學理念。其次,操作層面,教學理念的更新要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結合,對接產業數字化工作流程,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和教學流程。
2.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采用多種數字化、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不同形式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例如翻轉課堂、云課堂等,目前已有部分中職學校采取此種教學形式進行課堂教學。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形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字技術的興趣與認同感。當數字技術以不同的形式被恰當地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時,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增加,還能夠使數字技術與課堂教學更好地融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融合不同的數字技術,實現教學形式的不斷更新。
來源:高職觀察,節選自《河北職業教育》2023年第1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