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職業教育歷經百年的探索與實踐,基于國外先進經驗借鑒與本土化創新,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呈現出諸多具有代表性的專業建設模式,為新時代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持續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基于對近十年CNKI有關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文獻進行檢索和權重排序,排名前四的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模式有:協同式發展模式、多元化發展模式、校企合作式模式、集團化發展模式。
一、協同式發展模式
所謂協同發展原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相互協作完成某一目標,達到共同發展的雙贏效果。協同發展論已被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確定為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該理論在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實踐中被運用創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協同發展模式。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協同式發展模式,是指職業教育院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以學校為個體或以學院為個體或以某一專業為個體與區域經濟、政府、行業企業相互協作完成專業高質量建設目標,并在此過程中形成共贏局面,主要包括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與產業協同發展、與企業協同發展、“校政行企”協同發展四種形式。
“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形式的代表性學校有浙江科貿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行政職業學院。其中浙江科貿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從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視域出發,致力于金華地區培養高質量電子商務人才,從專業建設定位、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課程開發等維度切入,全面提升專業建設質量;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建設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出發點,以實現職業教育專業與區域經濟有效協同發展為目標,精準對接吉林市十大功能區建設的實際需求,通過專業體系重建、課程內容調整、教學過程改革三條路徑,實現了專業與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廣東行政職業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建設從系統視角出發,將專業建設與行業發展視為兩個不斷融合的子系統,從二者協同基礎、協同途徑、協同保障三個層面出發實現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系統性協同。
“與產業協同發展”形式的代表性學校有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其中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建設始終圍繞首都信息類產業發展變化,通過對信息類產業政策的追蹤研究和企業的跟進走訪,進行北京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對職業教育人才需求的動態預測,以此為據實現專業建設與產業協同發展;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則通過校企資源互通、企業參與實訓改革、設置特色崗位課程等方式實現專業建設與鞋類產業的協同發展。
“與企業協同發展”的成功典范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該校市場營銷專業針對專業建設過程中長期存在的校企合作深度和持久度不足、企業背景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缺位、實訓軟硬件環境有待改良等問題,協同企業建設“三維一體”實訓教學體系、開發校企合作實訓課程、推進橫向課題研究,成功塑造了專業特色和專業實力。
“校政行企”協同發展形式的代表性學校有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其中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建設以學校為主體,基于協同育人平臺、職教聯盟的構建,引入政府、行業、企業深入參與,充分發揮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和企業支持的優勢作用,從而實現了“校政行企”協同發展、多方互動的專業建設格局;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基于婁底作為全國主要產煤區的區域特色,正視婁底煤炭產業專業技術人才緊缺現實,以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為主體,通過“政府主導、行業支持、企業參與、學院承辦、市場化運作”的多元聯動建設資源類專業群,徹底扭轉了專業發展困境。
二、多元化發展模式
所謂多元化發展一是指由單一向多樣發展,由統一向分散變化;二指多樣的,不是集中統一的。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多元化發展模式是指針對我國職業教育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治理結構不完善、部分主體參與度不高、教育目標異化、教學資源匱乏等現實問題,引入多元化發展理念,通過多元化參與主體、多元化教學資源、多元化合作形式、多元化發展路徑、多元化保障機制等措施,實現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高質量發展?,F實中,專業建設多元化發展模式被多所職業教育院校推崇,為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性經驗,典型代表性學校有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等。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建設多元化發展模式的實踐成果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打造了多元主體聯動機制,形成了政府指導、企業主體、學校主導的專業建設共同體;二是建成了多元功能的技能提升基地(機構),包括具有國內影響力的“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援外培訓基地、重點服務外包培訓機構、全國職工教育培訓優秀示范點”;三是設立了多元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包括二十多個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站、一個維修電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和市級勞模(技師)工作站。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建設多元化發展模式突出成就體現在創新構建了多元主體投入機制,破解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投入不足難題,基于多元主體投入機制,成功運行了混合所有制專業建設治理體制,實現了實訓基地經濟效益與辦學的共贏。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建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針對產教融合措施缺乏、行業企業參與缺位、校企協同育人持續性不足等現實困境,根據不同專業的辦學模式,形成了“五進階”“三統三帶”“三對接一融合”等多元化專業建設模式,并取得顯著效果。
三、校企合作式模式
所謂校企合作是指職業院校為追求人才培養的實用性與時效性,追求更高的教育質量,采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高質量人才。校企合作具有“四重視”特征:一是重視人才培養質量;二是重視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相結合;三是重視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四是重視學校與企業的共贏結果。當前,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校企合作式模式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第一種是“學校引進企業模式”,該模式是將企業的一部分生產線建在校園內,在校內實行“理論學習”和“頂崗實訓”相結合,以解決企業場地不足、學校實訓設備不足的問題;第二種是“工學交替模式”,該模式下學生工讀輪換,到企業進行提升訓練,在學校學習系統課程,解決學習與勞動“失聯”問題;第三種是“校企互動模式”,該模式下校企雙方互聘,企業工程師走進學校給學生授課,同時學校教師給企業員工培訓,實現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雙贏結果;第四種是“訂單式合作模式”,該模式下學生由學校和企業共同選拔,專業教學由企業與學校共同決策與完成,實現“招生與招工、教學與生產”雙同步,解決企業招工和學生畢業的錯位難題。
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校企合作模式運行較成功的代表性學校有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和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食品工程學院以校企合作引領專業發展,與國內最大的烘焙食品生產企業——北京好利來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校企烘焙技術培訓中心,率先進行烘焙食品現代學徒制試點,并于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016年校企合作共同成立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好利來烘焙學院,成為校企深度合作的典范。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專業建設采用校企合作模式,與佳時特數控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交院佳時特數控生產基地”,該生產基地發揮了兩大功能:一是校內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功能,生產車間直接建于校園內,學生在學校即可直接獲得職業技能訓練;二是校內培養學生真實工作能力功能,生產基地對外承接業務,承接企業的生產訂單,學生的實訓過程與工作過程完全融為一體;該校專業建設校企合作模式的運用,使其成為國內兄弟院校建設和運行校內生產基地的成功樣板。
四、集團化發展模式
所謂集團化原指把若干單體的組織或個體集而“團”之,發揮“團”的優勢。20世紀90年代,“集團化”被引入職業教育領域,成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重要發展模式;2015年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明確指出“開展集團化辦學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重大舉措;是提升治理能力,完善職業院校治理結構,健全政府職業教育科學決策機制的有效途徑;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多樣化成長渠道的重要載體;是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同步推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由此,衍生出的職業教育專業建設“集團化發展模式”順利登場,并成為職業教育專業建設過程中諸多院校青睞的模式之一。
職業教育專業建設“集團化發展模式”運行較成功的代表性學校有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海洋化工學院精準對接天津海洋化工發展人才需求,聯合多家企業以“眾籌”方式成立天津渤?;ぢ殬I教育集團,通過“集團化發展模式”的運行,有效解決了阻礙專業發展的兩大難題:一是學歷“斷層”問題,實現了海洋化工行業從中專到本科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二是校企“斷域”問題,打破了企業培訓和學校教育的界域,有效統籌了校企雙方的教育和培訓資源。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建設運用“集團化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成功探索出一條特色化專業建設之路,其成功關鍵在于三個職教集團化關鍵層的對標構建:一是構建核心層,助力開展多元合作;二是構建緊密層,助力吸納社會資源;三是構建松散層,助力教育資源與生產資源互相轉化;由此,形成了“前校后廠——校企一體——貼近區域——多元發展”的專業發展格局。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建設對“集團化發展模式”辦學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實踐,取得了三大顯著成效:一是通過集團化工作機制,有效地協調了校企合作關系和中職教育合作關系;二是發揮集團化平臺優勢,聯合行業中的強勁企業共建實訓基地,打造了校企深度合作、優勢資源共享、產教協同發展的專業發展格局;三是依托集團化人才資源,整合企業技術骨干和學校教師骨干共同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高效推動了人才培養的速度和質量。
來源:節選自《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3年第1期,作者:安冬平,許志良。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