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試點規模擴張過快,主體準備不足
2019年至今,教育部先后實施了四批次1+X證書制度試點,參與試點的培訓評價組織共計301家,累計開發447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第一批培訓評價組織5家,共開發6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第二批培訓評價組織10家,共開發10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第三批培訓評價組織63家,共開發76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第四批培訓評價組織270家,共開發335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從實際運行的情況來看,前三批的推進較為慎重和穩健,規模也比較適中,但第四批就明顯出現急躁躍進的局面,無論是培訓評價組織數量還是開發證書的數量,都超過前三批次的總和,改革試點累計覆蓋4000多所院校,參與試點學生超過300萬人。由于推進力度較猛,試點規模迅速擴張,使得關鍵主體準備不足,如政府部門監管和服務不夠及時、快速,試點院校中存在著師資力量不夠、實訓場地缺乏、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
(二)運行堵點較多,主體協同性不強
首先,就關鍵環節而言,證書考核費用的支付問題至今還沒有完全解決。有些院校從試點開始直到如今,沒有向有關培訓評價組織支付一分錢的證書考核費用。固然有些院校是因為辦學經費不足,但主要還是政策原因所致。根據《關于落實在院校實施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成本上限設置方案及相關說明的通知》要求,有關院校只能按照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考核費用標準向培訓評價組織支付相應的費用。由于協商和核定考核費用標準涉及的主體眾多,需要經過多次討價還價,履行相關的規定程序,這個過程花費的時間比較長,致使許多已經完成考核的X證書不能及時支付費用。這勢必導致培訓評價組織與政府部門和試點院校之間的矛盾,影響培訓評價組織的正常運轉和推進試點工作的積極性。
其次,就關鍵時刻而言,無論是院校組織試點申報、有關機構按照工作方案發布招募評價組織公告、提交工作簡報,還是有關行業企業向有關機構提交申報材料,都有著嚴格的時間節點限制,都需要有一個強大而快捷的信息服務平臺的有力支撐。但由于試點規模迅速擴張,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信息服務平臺的容量和功能都滿足不了實際的需求。該平臺于2021年8月開始實施升級改造、提質擴容工程,至今(2022年3月)還沒有調試完畢,嚴重超出了預定的時間,使得本應在線上開展的報名、考核站點申報等工作無法正常展開,增加了試點院校的工作負擔,影響了試點工作的進度和質量。
最后,就關鍵主體而言,既有證書建設主體培訓評價組織,也有具體實施的院校,還有強化監管的政府部門。隨著參與試點的培訓評價組織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數量的不斷增多,在試點運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履責不到位、工作進度緩慢、工作不規范等情況。如部分試點證書配套教材和學習資源開發進度緩慢,提供的配套資源數量有限,相關培訓評價組織提供的培訓指導質量不高等。在這種情況之下,政府部門就必須該出手時就出手,發揮“看得見的手”的重要作用。但從實際運行過程來看,政府在過程管理和末端監督執法方面還不夠穩、準、狠、快,這無疑會助長或縱容心存僥幸的培訓評價組織或試點院校做出不規范的行為,難以保障試點工作優質高效開展。
(三)制度供給不足,內生動力不強
自1+X證書制度試點實施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關于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遴選與監督管理辦法(試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等,牢固確立了1+X證書制度試點改革的“四梁八柱”,為推動1+X證書制度試點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但是,隨著1+X證書制度試點改革的不斷推廣和深化,必然會遇到一系列新問題,如如何提高X證書的社會認可度等問題。雖然有關政策文件對培訓評價組織的職責和申報與遴選程序等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以便從源頭上嚴格把控證書的質量,但從實際效果看,這種單向度的規定也許可以確保X證書的“使用價值”,卻難以保證X證書“價值”的實現。X證書的“價值”能否真正實現,最終取決于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對X證書的認可程度,因為他們才是將X證書的“使用價值”轉化為“價值”的最終消費者。從當前實際情況看,用人單位對X證書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興趣和熱情,更沒有實質性的激勵舉措。只有加強政策供給,多管齊下,多方發力,才能進一步增強各試點主體參與試點改革的內生動力,為1+X證書制度試點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推動1+X證書試點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一)穩步推進,壓實關鍵主體責任
首先,政府是1+X證書制度試點的管理主體,負責把握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方向、加強統籌規劃、提供政策供給、開展監督指導,同時還負有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職責。因此,政府應統籌規劃好試點規模,嚴格控制數量,扶優、扶大、扶強,把握好推進試點工作節奏,處理好試點規模、速度和效益的關系。協調處理好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嚴格過程管理和末端監督執法,充分發揮政府把舵引航的重要作用。
其次,培訓評價組織作為建設主體,負有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標準的責任,并對證書質量、聲譽負總責。其負責的是試點運行中關鍵的一環,自我站位一定要高,教育情懷務必要深,要有為深化職教改革、完善職教體系、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擔當和奉獻精神,要堅持公益性原則,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正確處理社會利益與企業自身利益的關系。對于培訓評價組織的培養、遴選和監督管理,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確保試點關鍵環節工作的質量和成效。
最后,職業院校是1+X證書制度的實施主體,是確保試點工作落地生根的關鍵主體。應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和要求,履行法定職責,做好具體工作。根據證書與產業發展和工作崗位的關聯度,選擇與學校專業(群)高度契合的有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確定參與試點的專業規模。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推進“1”與“X”的有機銜接,將證書標準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統籌校內外教學資源,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改善實習實訓條件,更新設備,夯實人才培養基礎,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針對性。
(二)完善機制,增強主體協同聯動
一是完善推進機制,優化職責分工。1+X證書制度是一項系統性的改革工程。結構決定功能。只有不斷優化系統結構,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功能。因此,要進一步優化各試點主體的職責分工,確?!柏煓嗬x”相統一、“上下左右”齊聯動。以系統化的思維推進試點工作,就要明確各試點主體的職責,正確處理相互之間的關系。具體而言,就是在國家層面要重點做好統籌、指導、監督工作;在省級政府層面要落實好屬地主體責任;培訓評價組織要真正承擔起第三方評價的相關職責;試點院校要做好具體實施工作,確保制度落地實施。與此同時,還要增強各主體的協同聯動,加強彼此間溝通協調和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調、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協同聯動,進而形成職責明確、權責一致、協同高效的一體化推進機制,確保1+X證書制度試點運行暢通無阻,優質高效。
二是完善監管機制,規范主體行為。按照管好兩端、規范中間、確保質量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要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和監管,加強過程管理和末端監控,強化對培訓評價組織行為和院校培訓質量的監測和評估。定期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的抽查和監督工作。對觸及“退出機制”紅線的培訓評價組織和職業院校予以嚴厲制裁,絕不允許“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發生。同時,還要設立質量舉報和投訴熱線,搭建信息服務平臺,為社會各界監督和共同治理提供平臺和渠道。
(三)加強政策供給,激發內生動力
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改革,必須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效激發各試點主體的內生動力,不斷提升試點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國家要抓緊出臺企業參與試點優惠政策,制定成本補償、稅費減免、績效獎勵和補助等具體細則,指導、督促企業認真履行試點主體的法定義務。高職院校要制訂具體的激勵政策,調動師生參與試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更多企業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人才招聘和薪酬體系,讓持證者可以享受更多福利。
來源:節選自《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年第6期,作者:王書潤,劉艷文。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