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應“支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指出“國家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普通中小學、普通高等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增加職業教育相關教學內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指出,要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推動職普協調發展、相互融通,讓不同稟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多樣化成才”,“探索綜合高中”,“完善本科學校招收具有工作經歷的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辦法……支持高水平本科學校參與職業教育改革”??梢?,普職融通已成為賦能學生多樣化成長成才、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路徑。通過檢索中國知網(CNKI)相關文獻發現,目前對于普職融通研究熱點以及趨向的研究較少,并且部分成果研究方法較為傳統。因此,本研究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采用內容分析法中的共詞分析法,并結合社會網絡分析法,借助Bicomb、SPSS、Ucinet以及Netdraw等分析工具,梳理我國普職融通研究熱點與發展態勢,以期豐富相關研究成果。
一、研究方法與過程
共詞分析法屬于內容分析法的一種,主要是通過分析某一學科領域相關文獻的代表性術語之間的連接強度,從而得出該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在教育學研究中,研究者多混合使用共詞分析法以及社會網絡分析法來研究某學科領域的歷史脈絡、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借鑒這一做法,本文也主要采用內容分析法中的共詞分析法并結合社會網絡分析法進行研究,具體過程如下:
(一) 研究對象選取
在中國知網(CNKI)高級檢索頁面,分別以“普職融通”“職普融通”“普職融合”“普職銜接”“普職滲透”“職業啟蒙教育”等為關鍵詞,來源類別選定為“北大核心”和“CSSCI”,以此檢索普職融通領域相關文獻262篇,在初步了解文獻內容的基礎上,經過人工篩查,剔除會議綜述和新聞、期刊導讀、領導講話、個人傳記及廣告等非學術性文獻,最后得到符合研究標準的有效文獻217篇,以此作為研究對象。
(二) 高頻關鍵詞提取
從知網(CNKI)中選取符合條件的217篇文獻以“Notefirst”格式導入Bicomb2.0軟件進行關鍵詞統計,由于部分關鍵詞表述不夠準確或表述不夠規范,因此需要對關鍵詞進行清洗,將內涵或意義相同或相似的關鍵詞進行替換處理或者同值修改處理后作為最終的分析數據,最后共計提取出435個關鍵詞。在此基礎上,本研究根據實際情況,以3為閾值,將詞匯詞頻≥3的關鍵詞作為高頻關鍵詞,隨后使用Bicomb2.0軟件生成詞篇矩陣和共現矩陣,便于接下來的聚類以及多維尺度分析。根據結果顯示,我國關于普職融通研究的前10個高頻關鍵詞分別為普職融通(100)、普通教育(54)、職業教育(43)、職業啟蒙教育(40)、課程(35)、高中階段教育(18)、現代職業教育體系(15)、普通高中(15)、普職協調發展(13)、綜合高中(13)。為了更深入探究41個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關系,本文結合聚類分析、社會網絡分析等方法對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研究。
(三) 聚類分析
1.相似矩陣和相異矩陣。使用Bicomb2.0軟件將詞頻≥3的關鍵詞生成詞篇矩陣,詞篇矩陣主要為了考察高頻關鍵詞之間的親密度,數值越大,表示兩個關鍵詞之間的關系越密切。同時,為了更好更真實地揭示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還需要構造兩階段的相似矩陣來消除頻次懸殊所造成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將詞篇矩陣導入SPSS27.0軟件中進行系統聚類,度量標準選擇Ochiai系數,將原始的高頻關鍵詞詞篇矩陣轉換成高頻關鍵詞相似矩陣,相似矩陣中的相關系數表明關鍵詞之間的相似性,系數越接近1,表示關鍵詞之間相似度越大;反之,系數越接近0,則相似度越小。由于相似矩陣中Ochiai系數值為0的數量過多,因此需要在相似矩陣的基礎上建立相異矩陣。在Excel表中使用運算(1-相似矩陣)得到高頻關鍵詞的相異矩陣(參見表1)。相異矩陣中Ochiai系數值越接近1,表明關鍵詞之間的關系越疏遠;反之,數值越接近0,則表明關鍵詞之間的關系越接近。結果顯示,各高頻關鍵詞之間與普職融通關系并不緊密,相對較疏遠。其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個關鍵詞與普職融通關系相對于其他關鍵詞來說較為緊密,對于其他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需要進行進一步探究。
2.聚類樹狀圖分析。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統計學中研究“物以類聚”問題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27.0軟件系統繪制高頻關鍵詞的聚類樹狀圖,得出我國普職融通高頻關鍵詞大體分為六個領域:一是國內外普職融通體系研究,包含的關鍵詞為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職融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產教融合、德國、銜接、高中、模式、英國;二是教育政策背景下類型教育研究,包含的關鍵詞為教育公平、職教高考、類型教育、普職協調發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措施;三是普職教育分流研究,包含的關鍵詞為普職分流、教育分流、中等職業教育;四是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研究,包含的關鍵詞為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職業啟蒙教育、中小學、職業體驗、職業院校;五是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研究,包含的關鍵詞為綜合高中、日本、職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上海市、普通高中、辦學模式;六是普職教育一體化發展研究,包含的關鍵詞為職業學校、教育一體化、畢業生、職業技術教育、內涵、路徑。
(四) 社會網絡分析
1.中心度計算。中心度作為社會網絡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表示點的中心度,常用的有點度中心度、中間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三種。本研究主要通過計算點度中心度和中間中心度來繪制高頻關鍵詞的共詞網絡圖,其中點度中心度采用多值矩陣計算而來,中間中心度采用二值矩陣計算而來。計算結果顯示,關鍵詞普職融通(162)、普通教育(103)、職業教育(84)、課程(62)、職業啟蒙教育(44)、高中階段教育(38)、普通高中(36)、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8)、綜合高中(25)、中等職業學校(23)的點度中心度排在前10位,說明它們在該研究領域中比較重要;關鍵詞普職融通(216.910)、普通教育(101.566)、職業教育(74.129)、課程(61.680)、職業啟蒙教育(56.537)、普通高中(43.149)、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4.392)、綜合高中(20.190)、中等職業學校(14.617)、內涵(14.226)的中間中心度排在前10位,說明它們在該研究領域中控制程度較高。由此可見,關鍵詞普職融通、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課程、職業啟蒙教育、普通高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綜合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在研究領域中不僅處于重要的位置,而且在研究領域中控制程度較高。而關鍵詞路徑、德國的中間中心度為0,說明它們處在研究網絡中心的邊緣,重要性較小。
2.社會網絡分析。為了更加清晰、直觀地展現節點中心度的情況,在Ucinet6.0軟件中采用Netdraw繪圖工具繪制高頻關鍵詞的社會網絡圖。結果發現,共詞網絡主要圍繞“普職融通”“職業教育”“普通教育”三個主要關鍵詞展開,主要集中于“課程”“普通高中”“綜合高中”“職業啟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等方面。其中,圍繞“職業啟蒙教育”形成了職業啟蒙教育相關研究熱點,包括職業體驗、勞動教育以及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等內容;圍繞“普通高中”形成了高中階段教育、綜合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等領域的普職融通研究熱點,可以稱為“高中階段普職融通”;圍繞“課程”形成了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相關研究熱點,包括職業啟蒙課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課程架構、高中階段普職融通課程模式等內容。
二、研究熱點分析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我國普職融通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聚焦于職業啟蒙教育研究、高中階段普職融通研究和普職融通課程體系研究三個方面,這與基于Bicomb2.0軟件提取的高頻關鍵詞、通過中心度指標計算得出的高頻關鍵詞以及通過聚類樹狀圖提取的六個領域均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因此,本研究也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系統梳理普職融通的相關研究成果。
(一)職業啟蒙教育研究
基于大職教觀的視野,職業啟蒙教育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根基已經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職業啟蒙教育不僅僅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對中小學生的職業認知、職業規劃以及職業認同有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2009年上海教育局在上海普陀區成立了職業啟蒙教育活動基地,四年間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看、學、做”,感受職業的魅力,樹立正確的職業認知,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上海市關于職業啟蒙教育的領頭工作使得國家開始重視中小學生的職業啟蒙教育,不僅僅鼓勵中小學開展職業體驗課程,還鼓勵中職學校和中小學聯合起來,有效貫徹落實職業啟蒙教育。2017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就已經明確指出在基礎教育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及2020年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都指出將勞動教育融入中小學課程,在中小學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或職業體驗教育,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形成良好的職業認同,思考職業規劃。由上可見,國家近年來對職業啟蒙教育十分重視。
為了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學者們扎根于職業啟蒙教育研究,不斷推動職業啟蒙教育向縱深發展。有學者基于“家族相似性”理論視角研究了建黨百年我國職業啟蒙教育的歷史演進和現代啟示,吳楠指出經過百年文化傳承與發展,職業啟蒙教育的發展方向已經明了,在認知方面以及實踐探索方面均顯示出對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作用。有學者對職業啟蒙教育的內涵與價值進行闡釋,陳鵬通過對職業啟蒙教育詞源的追溯提出職業啟蒙教育是對兒童實施的關于神圣職業的入門教育,幫助兒童獲得基本認知,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劉曉認為職業啟蒙教育旨在幫助個體探索自我與職業的關系,改善個體與職業關系的發展,促進個體職業生涯發展。有學者探討了職業啟蒙教育的價值,陳鵬從政治、教育以及個體價值三個方面闡述職業啟蒙教育的價值意蘊;劉慧娟在此基礎上認為職業啟蒙教育還具有經濟、社會和發展等價值。有學者指出當前我國職業啟蒙教育的困境以及解決路徑,李彥儒、劉慧娟、邵文琪等提出當前我國職業啟蒙教育的困境主要有理念認知存在偏差、內部動力缺乏、體系和保障不完善等,并從理念傳達、機制建設以及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也有的學者致力于職業啟蒙教育的課程開發,劉海霞提倡借助互聯網技術,打破職業啟蒙教育時間以及空間上的壁壘,推進職業啟蒙教育課程建設創新;梁晨從政策、社會資源以及家庭啟蒙三個層面推進建設職業啟蒙教育課程體系,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由此可見,職業啟蒙教育方面的研究已然成為研究熱點。
職業啟蒙教育是開啟個體生涯發展的扳手,良好的職業啟蒙是學生適應社會的基礎,因此,其對個體生涯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部分學者通過調查發現,部分中小學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仍然處于空缺狀態,中小學生的職業意識不強、職業認知模糊,從而導致小學職業生涯發展狀態不理想。因此,發展職業啟蒙教育變得急切與緊迫。
(二)高中階段普職融通研究
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但由于仍然存在著高中階段教育職普分界明顯、考試制度單一以及家長“唯分數論”的理念等困境,學生的多樣化發展以及高質量發展長期受到制約。石中英教授指出:“高中進入普及階段,學生的需求、興趣都會更加多樣,所以目前高中教育亟待解決辦學特色和多樣發展問題?!睂W者們為促進高中階段普職融通也提出相應對策,尤其是建議試點開辦綜合高中。綜合高中作為普職融通的重要著力點,具有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強化普職深度融合、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意蘊。劉麗群提出由于綜合高中本身所具備的爭議以及我國本土內部條件的缺乏,從而導致綜合高中在我國不適宜大規模舉辦。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探索建設我國特色綜合高中的必要性。由此可見,高中階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相互溝通,是我國當前高中階段教育改革尤其是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的當然之舉。目前,高中階段協調發展已經成為主流發展觀,我國研究者在高中階段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十分豐富,主要集中于高中階段普職融通的現狀及困境、實施路徑以及國外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的啟示等方面。
在對美國高中階段單軌互通模式、德國企業主導的雙軌互通模式、芬蘭政府主導的雙軌互通模式、日本多元整合模式以及英國二元制到一元制的普職融通模式進行研究后,研究者們一直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發展的高中階段普職融通模式的研究。劉麗群提出我國高中階段普職溝通的三種模式:校內課程滲透模式、校際合作模式、綜合高中模式;楊立新提出普通高中“三維一體”的普職融通育人模式,從學生的基礎、興趣以及特長三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和課程體系。但是,目前我國仍然存在普職不等值以及考核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從而導致高中階段實施普職融通仍然存在諸多障礙?;诖?,為了更好推進高中階段普職融通體系建設,學者提出深入推進高中階段普職溝通的相關建議。徐曄針對高中階段普及化的短板,從高中階段理念發展、功能定位以及路徑探究三個層面提出相應政策;呂杰昕通過對英國普職融通的背景以及機制的研究后從國家政策、學校教育體系以及成果轉換三個方面提出相關建議;常寶寧從機制、模式、觀念三個方面提出有效規避高中階段普職融通改革風險的建議。由此可見,高中階段實行普職融通的模式已然成為一種趨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普通高中階段融入職業教育課程,且高中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高中階段實施普職融通發展模式,更加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自己的認知,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有一個良好的規劃。縱觀全球職業教育發展態勢可以發現,世界各國的教育都在向生涯教育的方向發展,我國培養單一的技能型人才或學術型人才已經不合時宜。因此,新時代下的高中應該多元化發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價值需求,兼顧升學與就業,架起教育四通八達的“立交橋”。
(三)普職融通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在“合縱連橫”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普職融通是整個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維度。有學者提出,要從深層次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真正建立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走“普職融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建構之路才是一種重要選擇,“普職融通”是完善現代教育體系、真正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的關鍵一步。在此基礎之上,課程融通又是普職融通的核心載體與重要內容。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鮮有研究者對普職融通課程體系進行專門而深入的研究,大部分關于普職融通課程的研究滲透在普職融通路徑研究中,主要聚焦于國外的課程模式引介、普職融通課程初步建構、職業啟蒙教育課程探索等方面。
任平對德國勞作學校課程、李鈺對美國內珀維爾北部高中CTE課程以及辛欣對英國普職融通課程模式進行研究后,通過分析其價值嬗變、實施概況以及主要特征,從目標、機制、實施模式以及師資等方面對我國的普職融通課程體系建設提出建議。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我國普職融通課程體系仍然存在著困境。趙蒙成從全人教育視角分析普職融通課程的價值定位與實施路徑,指出我國普職融通課程體系存在課程目標不明確、課程結構不融合、缺少心理學等學科的指導以及課程內容簡單等問題。基于此,不少學者提出普職融通課程體系建構的實施路徑,劉茂祥以高中階段核心素養為突破口,對課程進行互通及統整,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以及高中階段普職融通;許譯心從升學與就業、文化課與校本課程等幾個相關概念理性分析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改革,并提供初步改革方案。雖然關于普職融通課程改革的專門研究相對較少,但是研究者們將課程體系改革融入整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研究中。由此可見,普職融通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不僅僅是研究熱點,也是未來研究的一個重要潛在方向。
在職業啟蒙課程探索方面,陳鵬、李蕾等提出依托現有學科課程,強化職業啟蒙要素的滲透?;诖?,陳鵬還提出以活動課程為契機,強化職業啟蒙教育;梁晨指出學校為做好職業啟蒙教育的“保護網”,應積極開展校外學習以及實踐課程,靈活結構體制;劉曉指出中小學校內場地有限,難以滿足全體學生職業啟蒙教育的需求,應與校外職業機構聯合開展職業啟蒙課程,為學生提供職業陶冶和職業探索的平臺。除此以外,韓聯在倡導規范職業體驗課程建設的同時,還提出職業體驗課程開發需滿足系統性原則、適應性原則以及過程性原則,為中小學開展特色的職業啟蒙課程奠定基礎。
整體上,雖然關于普職融通課程改革的研究較少且研究主體不清晰,但這并不影響研究者對于課程研究的熱情。在未來,普職融通課程體系研究不僅僅是熱門主題,還具有非常大的研究潛力。
三、普職融通研究的未來發展態勢
(一)加強職業啟蒙教育研究,夯實普職融通的根基
作為現代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固本之基,職業啟蒙教育對于中小學生具有認識、探索以及刻畫“自畫像”等作用,對于中小學生的生涯發展具有重大意義。2021年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滲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培養掌握技能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力?!?02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指出:“應當鼓勵和支持普通中小學、普通高等學?!M行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勞動教育。”國家在政策層面大力推行職業啟蒙教育,但是我國職業啟蒙教育實踐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職業體驗資源分配不均導致邊疆地區職業體驗資源缺乏、家長“唯分數論”以及對職業啟蒙教育認可程度不高;有學者用精練的語言總結了我國職業啟蒙教育的困境如下:高度同質的職業理想、界限模糊的職業認知、困惑缺位的職業規劃、猶豫不決的職業信念。
諸多重大政策文本進一步提升了職業啟蒙教育的地位,但大眾對于職業啟蒙教育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對于職業啟蒙教育的熱情還有待進一步激發和挖掘。因此,職業啟蒙教育作為普職融通的具體路徑,發展之路仍然任重道遠,還需要研究者從職業啟蒙教育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職業啟蒙教育系統性課程體系構建以及職業啟蒙教育實施的協同機制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為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融合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高度重視高中階段普職融通研究,架起教育四通八達的立交橋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相比于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更富有深意,其希望以整體高中教育的多樣化,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為不同稟賦的學生多樣化成長成才鋪架立交橋,給學生多次選擇的機會,解決普職分流問題,推進普職融合發展。高中階段是學生生涯發展的重要分水嶺,進入高中階段后,學生的能力呈分化趨勢,有的學生適合學習普高學術課程,有的學生適合學習技能課程,要求學生學一樣的普高課程,不僅是無視學生能力差異的表現,并且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當前國家重視發展實體經濟,社會上有著大量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更需要這些高技能人才接受專業、系統的職業教育。不僅如此,在推動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的同時,還要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讓“多樣”在“多元”的評價體系中擁有完全平等的地位。這樣才能給學生多元的選擇,以此為不同稟賦的學生多樣化成長成才鋪架立交橋,促進普職互通協調發展。
縱觀高中階段普職融通整體研究成果,目前多基于文獻或者思辨為主的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分析較少。因此,研究者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應該注重平衡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加強研究的科學性以及現實性,避免研究理論與現實的教育軌跡相悖的困境。除此以外,研究者還應聚焦探索如何改變“千校一面”的高中階段教育、探索特色高中多樣化辦學、高中階段多元評價體系、普職學習成果互認制度以及探索如何建立與普通高考相平等的職教高考制度等方面的內容。高中階段施行普職融通不僅僅是我國現代教育體系發展的整體趨勢,也是世界高中教育體系發展的大致走向。高中階段作為人生的分水嶺,加強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互通共融勢在必行。
(三)深化普職融通課程研究,賦能普職融通高質量發展
課程體系的建構是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課程融通作為普職融通的基本載體,值得研究者們深入研究。李錄琴通過研究發現,大陸、港臺地區在規劃或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時,都將普職融通作為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以及多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體系主要以統整、跨學科的課程引導學生走向“全人”發展,將課程的選擇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
然而,我國學者對于普職融通課程體系的研究并不深入,多聚焦于國外普職融通課程模式的引介,且研究多以文獻或理論研究為主,缺乏對課程體系構建的內在邏輯以及內在價值進行研究,因此也并未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普職融通課程模式。隨著高中教育的普及,學校應更加注重學生多元化發展,掙脫傳統教育的桎梏,將職業教育的思想滲透到普通教育課程中,為學生構建清晰的職業認知以及未來職業藍圖奠定基礎。研究者除了更加深入對國外普職融通課程模式的研究,還應聚焦于中小學職業啟蒙課程改革、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特色高中課程改革等重要領域,豐富理論成果,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普職融通課程模式,為學生架起教育四通八達的立交橋。
(四)延伸普職融通教育層次,打造完備普職融通教育體系
2022年12月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以推動職普融通為關鍵……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支持高水平本科學校參與職業教育改革”。最新政策表明,我國現在所強調的普職融通不再限于高中階段教育,同時也包括義務教育階段、高等教育階段以及繼續教育階段,尤其是高等教育階段和繼續教育階段的普職融通研究是未來需要關注的重要研究領域。
審視已有的關于普職融通的研究,多限于高中階段的普職融通研究,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研究也逐漸受到相關學者的關注,但對于高等教育、繼續教育階段的普職融通研究成果較少。為此,在后續的研究中,應進一步強化在這兩個層次中的普職融通的研究。對于高等教育階段的普職融通,研究者應主要聚焦普通高等教育參與高技能人培養、舉辦職業師范教育、提供理論智庫服務等領域;對于繼續教育階段的普職融通,研究者應積極探索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的一體化發展,關注學分銀行制度、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優化,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創建提供有針對性的咨詢服務。
來源:教育與職業。
作者:朱長江,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讀碩士;陳鵬,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本文刊發在《教育與職業》雜志2023年15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