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的特征與內在要求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本質是需求、標準、內容、過程、評價和資源的有機銜接和深度融通,其核心特征是以崗定課、崗課對接、賽證銜接的多維互融,即人才培養服務產業需求,育人標準對接職業標準,教學場景再現生產過程,“賽證”促學促教促改,人才需求、人才培養、人才展現、人才供給各要素深度融合、聯動互促。其中,以“崗課”對接為主,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以“賽證”銜接為輔,賽、證作為“崗課”對接的連接橋梁和有效補充。
“崗課賽證”融合綜合育人的內在要求如下:一是“持續改進,縱橫貫通”,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應順應行業發展動態,以建構主義和行動導向理論為指導思想升級院校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并持續改進,配套政策與措施要能有效促進育人要素橫向融通及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縱向貫通;二是“高端帶動,標準引領”,即緊扣行業高端發展需求和專業群邏輯定位,基于對崗位標準、競賽標準和證書標準及其內在聯系,以模塊化教學、學習者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差異化發展需求;三是“協同集成、多元互動”,即行企校深度合作,樹立合作共贏的共同愿景,協同集成各方優勢組建教學研創共同體,合理配置資源,共建課程體系、資源共享平臺和師資隊伍,共同培育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和攻關生產技術難題。
二、高職院?!皪徴n賽證”綜合育人的路徑初探
(一)完善監管機制,把好“課”“賽”“證”質量關
職業教育相關職能部門的深度參與是“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重要保障。職能部門要出臺適切的激勵政策和考核評價制度,充分發揮自身主導與協調功能促進政、企、校協同發力、融合創新,有效促進政府、企業深度參與職教育人。同時,應加強對X證書考核機構的監管,把好X證書質量關,以證促教、以證促學,實現X證書即高職學生的“技能護照”和“身份符號”的證書改革初衷,有效提高企業對X證書的認可度。另外,應基于“借鑒世賽、優化賽項、集中開放、提高質量、擴大影響”的思路,推進大賽治理和監管體系建設,督促賽事主辦方以“基于教學,高于教學”為原則,舉辦能充分對接產業需求,真實反映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水平,有效考察參賽選手職業綜合素養的高質量高水平賽事,充分發揮大賽對職業教育的“樹旗、導航、定標、催化”作用。
(二)升級人才培養方案,做好“崗課賽證”綜合育人頂層設計
基于行業發展新趨勢、新理念、新業態、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和自身辦學定位,從社會、行業、組織、職業等方面精準分析崗位需求,始終圍繞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本領的養成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明確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升級人才培養方案并定期修正。始終堅持將企業崗位需求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指南和教學指向,有機協調和梳理崗位、課程、競賽、證書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構建如崗位鍛煉、專家教學、師徒傳授等多形式的職業能力培養實施路徑,引導學生充分了解職業內涵、專業價值,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進而培養“德技兼修”、適應企業崗位需求并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三)重構課程體系新生態,提升“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深度與效度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教學改革的邏輯起點是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培養質量,為產業增值、為學生賦能,其最終落腳點是課程實施[4]。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要做好各專業群和專業教研室學習“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理論培訓、理念引導和方式方法培訓,組織好課程體系重構和課程標準制定等工作,聘請行業專家和教育專家評審論證,從源頭把好質量關。課程體系設計應“源于崗、立足崗、服務崗”,瞄準最新的職業標準和行業先進生產技術,以“證”所在的工作體系打破“課”所在的學科體系,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依據崗位工作流程和職業情境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環境,實現“課”與“崗”的內容耦合和正相關。同時,遴選優質X證書考核站點,并結合1+X職業技能證書標準萃取教學內容,實施模塊化項目化教學,推進課證融通。各專業群應充分研究世賽、國賽和省賽賽項標準和內容,將大賽新理念、新標準融入課程體系,將大賽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受益者是廣大學生而不僅是參賽選手。教學內容要充分體現崗位技能、證書標準和大賽標準,課程評價要注重對職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當然,在設計工作過程化的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完全聚焦崗位,過于聚焦證書和技能大賽,將職業教育變為崗前培訓、證書培訓和大賽集訓。
(四)校企“雙主體”育人,構筑“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平臺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落地”離不開企業的深度參與,否則將會導致人才培養的“偏航”。高職院校要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組建校企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共建基地、共建課程、共建資源、共用師資、共育人才;構建以社團、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主的校內第二課堂和以企業教師工作站、校外實訓基地、企業等為主的校外第三課堂,三課堂聯動,將證書標準、大賽標準融入生產、科研任務中,構建教學新生態,實施行動導向教學。在企業導師指導下,學生按企業規范實施工作過程、按企業標準交付工作成果,培養證書標準的運用能力;學生輔助收集工程案例,為第一課堂“崗課賽證”融通輸送教學資源,參與解決一線技術問題,參與專利、工法申報;學生參與大師工作室實驗研究,“學—做—訓—研—創”五環節有效落實崗課賽證,學以致用、學以創新、學以建標,有效促進知識運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另外,第二、第三課堂提供持續的教師培養和資源供給,筑牢“崗課賽證”融通發展的根基,使其不斷生長。通過聯合企業建立“院—?! 獓彼募墝W生技能競賽和教師教學能力競賽體系,堅持“賽證促教、賽證促研、賽證促建、賽證促改”。
(五)落實“三教”改革,創新“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
“三教”改革是教育教學創新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切入點和落腳點。一方面,學校應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制訂系統化教師培養方案,積極推進結構化團隊、企業頂崗培訓、訪學研修等項目,不斷推進教師專業能力、綜合育人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螺旋上升;另一方面,職業院校教師應主動學習先進職教理念,深刻領悟國家職業教育新政策、會議精神,及時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崗位具體需求,厘清“崗”與“課”“賽”“證”的關系,在企業專家和教育專家的指導下梳理崗位群工作內容,提取工作內容的全要素,歸納典型工作任務,基于“實用、夠用、應用”的原則模塊化重組教學內容,將大賽資源和證書考點、典型案例等加工改造為日常教學內容,以促進學生實現“畢業即能上崗、上崗即能操作”。職業院校教師要改變“大賽閉幕式即終點”和一味追求證書過關率的錯誤取向,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參賽觀,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職業愿景積極考證,激勵學生參賽熱情,有效帶動全體學生“比學趕幫”。在重視參賽、考證的同時更應關注大賽賽題、職業技能證書考試所體現的行業新理念、職教新導向,深挖“賽”“證”暴露的教學問題,改革教學方式,創新“崗課賽證”融通模式,開發“崗課賽證”融通的類型教材。再者,教師要以學習者為中心,探索創新教學評價方式,設計分層分類評價、增值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將學生參與企業生產項目、教學資源采集成果、技能大賽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成績等納入課程考核和學分置換體系,“以評促教,以評促改”,有效推動“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節選自《職業教育(下旬刊)2023年第5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