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具有國際影響的職業教育標準、教學資源和裝備建設,推出由我國職業學校牽頭開發,產教融合特征顯著、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和認可度的職業教育標準、資源和裝備,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品牌,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三者中,教學資源涉及的范圍最廣,涵蓋的要素最多,是我國職業教育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爭取國際教育領域話語權的重要抓手。建設中,院校須落實三個“聚焦”:聚焦服務需求,明確資源建設的方向;聚焦職教屬性,突出資源建設的質效;聚焦推廣應用,實現資源建設的價值,切實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聚焦服務需求 明確資源建設的方向
從政府層面看,資源國際化建設應以服務國家戰略,如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國際產能合作等為方向。政府應引導職業院校立足區域發展和“走出去”需求,規劃打造具有區位優勢和“走出去”產業特色的資源。要對外講好涵蓋職業教育、文化、企業發展在內的中國好故事,服務國內外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助力中外民心相通。
從院校層面看,資源國際化建設應以認知我國在世界職業教育中的地位、責任和機遇,促進辦學理念向“國際”轉變,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服務能力為方向。院校以資源互動作為橋梁與國外政府機構、院校等建立聯系,一方面有利于鍛造一支熟悉國際教育理念、深諳外事規則的師資隊伍,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升資源的質量和在目的國的適用度,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聲譽。
從企業層面看,資源國際化建設應以服務區域“走出去”企業海外業務,助力目的國經濟社會發展為方向。院校應積極與區域企業、產(行)業協會、研究院所等合作,針對區域“走出去”企業的業務,多方共建教學資源,并將資源用于校企合作開展的來華留學教育和企業海外員工培訓項目,推動資源跟著企業“走出去”。
聚焦職教屬性 突出資源建設的質效
一是突出資源的系統性。系統性是資源國際化建設的基礎,表現在資源構架、模塊內容、教學功能、呈現形式上自成體系,結構合理,能依托建設專業或專業群,全鏈條、精準化地對接目的國產業需求和“走出去”企業崗位需求。院??蓞⑴c國家或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工作,借助資源庫的系統架構,構建“語言資源、文化資源、專技資源、職業資源”四類資源組成的資源體系,通過配套集音視頻、圖片、動畫等數字化資源為一體的在線開放課程,豐富資源“走出去”形式,適應學員的個性化、多樣化學習與可持續發展需求。
二是突出資源的產業性。產業性是資源國際化建設的核心,不與產業融合,資源就缺乏生命力。職業院校應積極對接“走出去”企業,依托辦學基礎好、產教融合工作突出、對行業產業需求反饋迅速的專業,深度了解目的國的產業技術水平、產品技術標準和企業崗位需求,將符合目的國產業層次和水平的中國技術、工藝及工程案例引入資源建設,并在使用過程中依據反饋不斷完善,切實做到“教隨產出、產教同行”,提升資源的產業化水平,筑牢資源“走進、走深、走實”的根基。
三是突出資源的可評價性??稍u價性是資源國際化建設的保障。院校應建立涵蓋資源科學性、實效性和示范性指標在內的評價體系,重點關注產業契合度、服務企業數和境外培訓人數、經目的國政府或國際組織認證的資源件數等評價點。建立院校自評、“走出去”企業診斷和目的國教育管理部門或合作院校認證相結合的評價機制,通過采集基礎數據、過程數據、績效數據等,實時開展建設質量評價和使用認可度評價。可參照高校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實施意見,研究制定資源的質量認證和評價方案。
聚焦推廣應用 實現資源建設的價值
一是實現資源多語種化。資源在“走出去”過程中,首先面臨的就是多語種文本問題。職業院校應做好資源的多語種文本編譯工作,配備目的國語言的操作手冊或使用說明,尤其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官方語言中使用頻率較高的阿拉伯語和俄語文本的翻譯力度,擴大資源推廣使用的受眾市場。
二是拓寬推廣路徑。積極參加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等國際合作平臺,參與省級以上中外合作辦學、來華留學教育、中外校群合作平臺等國際化項目,加強與外方教育主管部門和院校的交流,對外推介教育資源。依托境外辦學項目,將資源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始終,擴大資源在目的國的應用廣度和深度,推動資源進入目的國院校乃至區域、國家教育體系。同時,“走出去”企業應與院校一起,廣泛開展與業務所在國的合作辦學和職業培訓,以點帶面產生集聚和示范效應,提升資源的競爭力和“走出去”的影響力。
三是建立保障機制。作為業務主管單位,教育行政部門可牽頭成立市級及以上層面的資源建設工作組,立足區域職業教育特色,布局資源建設與推廣戰略,并研究出臺相關工作實施指導意見等。組建以研究職業教育“走出去”為核心要素的智庫,開展教育“走出去”風險防范、目的國的職業教育和法律法規、國家間職業資格框架對接等研究,為資源推廣應用提供指導和保障。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