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好高質量市域產教聯合體,不僅需要認識現有市域職業教育發展進程中的基本現實,展開相應的理論和調查研究,還應注重系統性、跨界性、融合性的典型特征,實現產教聯合的縱深化,更應堅持以人民滿意度為導向,實現個體全生命周期成長的需要。
一、堅持多維研究,實現市域產教聯合體“依托系統、服務發展”的根本要求
產教聯合體以產業園區為導向的戰略任務,決定了其在現實過程中應以系統化思維為導向,以能否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從實踐視角看,由于區域內各要素結構關系的復雜性,產教融合實踐過程中對區域的參與度呈現不同的樣態。因此,建構市域產教聯合體既要立足產業完善的整體性要求,也應注重對不同要素發展的特殊性回應,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第一,強化理論研究。市域產教聯合體是集教育、科研、人才培養等多維功能為一體的新型市域產教辦學模式探索,應注重對“市域”“產教”“產教聯合體”等多維概念的辨析和研究,從概念的原始結構和出發點整體研究相關結構,對市域產教聯合體的本體論、結構論、實踐論等方面展開詳盡探索,為進行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提供相應理論支撐,著重回答好“市域產教聯合體是什么”的本質問題。第二,應遵循調查研究,發現真問題。調查研究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做好調查研究就是要從市域產教關系、結構中發現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難點、痛點和側重點,注重從實踐維度對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基本原理、基本邏輯、基本思路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的思考與實踐,以提升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質量,實現職業教育調查研究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正確回答好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過程中“怎么做”的問題。第三,注重個案研究,提煉市域產教發展的特色性。從研究方法的基本指向看,個案研究的本質在于通過對現實發展過程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整體歸納,揭示事物發展的因果關系和本質方向。做好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個案研究,應當針對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不同專業的現實發展狀況,選取典型案例,進一步總結典型特征,為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提供相應的研究指向和實踐參考??傊凇耙劳邢到y、服務發展”的根本要求指引下,創建高質量市域產教聯合體,既需要在深入的理論研究中探索其“本源”,也應在豐富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其“痛點”,更需要在典型的個案中歸納其特征。
二、貫徹系統理念,實現市域產教聯合體“協同育人、利益共享”的價值取向
系統化審視市域產教聯合體,就是借鑒系統論思維,對市域產教聯合體所涉及的概念、原理、范疇等進行系統化研究,正確認識系統中諸要素間、系統與環境之間的本質聯系以及各要素主體間的結構關系,進而指導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建設和發展。實踐中應當把握好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立足聯合體內各要素輸入與輸出之間動態平衡的需要,打破職業教育范式固化的束縛。從運行規律看,系統內各要素間輸入和輸出的動態平衡是實現各參與主體間動能守恒的關鍵手段,這就要求積極賦予各參與主體以主體性地位,保障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系統論的視角看,這一動態平衡關系總是在不斷打破和轉化中實現的,因此,需要積極正視不確定性,通過不斷研究、實踐,確保各參與主體在不斷打破固有模式和創新模式的過程中探索新發展規律。第二,注重聯合體內系統連鎖反應規律。從結構關系來看,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各參與主體之間是以產業為導向的共生合作關系,一方的變化與調整必然導致其他參與主體的變革和調整。因此,合作主體應當定期進行相應的研討和交流,針對本階段聯合體面臨的基本現實問題進行共商共研。第三,注重不同實踐主體的反饋規律?!兑庖姟芬蠼⒍喾絽⑴c的理事會制度,旨在通過規范化的機制和制度,保障各參與主體能夠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第四,注重系統內局部薄弱環節限制整體發展的現實規律。從結構組成看,市域產教聯合體內各參與主體所發揮的功能和價值存在差異,因此,既要充分尊重各參與主體的優勢,也應發揮系統作用,幫助各參與主體正確彌補薄弱環節,實現均衡發展。同時,注重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和專業的差異性,采取靈活的方針和政策促進產教聯合體的高質量運行。第五,積極貫徹等效優效代換規律。等效優效代換規律指在系統變化和結構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同類或較優于此類的要素與能量,這必然導致新能量對原有能量的代替和替換。從這一規律看,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應當完善相應的競爭機制和替代機制,建立動態主體機制,即各參與主體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應通過競爭機制實現系統內諸要素的合理組合,確保市域產教聯合體始終保持對產業變革和人才培養的引領性。
三、注重特色思維,形成市域產教聯合體“立足區域、指向終身”的發展道路
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是基于我國職業教育實踐對區域職業教育發展道路開展的新探索,遵循“立足區域”的指向和適應個體終身發展需要的原則。要緊緊抓住區域這一重要特征,建構立足區域、扎根區域、服務區域的高質量市域產教聯合體,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第一,以“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為導向,系統優化現有職業教育學科體系。一方面,應立足區域現有產業結構,通過對現有市場人力資本結構、產業結構的深入研究,結合新產能調整方向,對現有的職業教育學科進行優化和重組,既需要強化對區域產業的認知,也需要深度把握人才成長規律,在專業和產業的深度融合中提升市域產教聯合體推動區域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還應引導相關產業聯合,通過組建產業集群提升市域產教聯合體與區域經濟結構的適配度。積極依照產業發展的不同環節、任務等,建設特色的專業群、產業學院,建設“產學研創用”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充分發揮市域產教聯合體推動區域發展和人才結構優化的作用。第二,以“傳承區域文化”為目標,整體提升市域產教聯合體的適應性。市域產教聯合體既要緊跟區域產業,提升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供給能力;也應立足區域文化發展需要,實現教育對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功能。一方面,應立足區域特色,根據區域的地理特征、民族特征、文化歷史等特征,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深入挖掘,通過引導職業院校與區域傳統手工業企業、行業深度融合,創新“區域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深入校企合作;通過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引導“工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社會技藝者進校園,創造豐富的區域職業文化。另一方面,還應積極推進區域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深入融合,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創新區域的公共文化產品,推動城鄉不同區域文化的融通,實現不同區域發展的共生。第三,注重對區域人力資本的普惠性提升,實現人的技術發展的終身性。一方面,各參與主體應當積極舉辦相關活動,提升區域內個體對職業教育和技能學習的認可度,幫助個體正確選擇契合自我發展的職業,積極聯合不同部門和不同的實踐主體,針對個體職業成長的啟蒙期、預備期、體驗期、豐富期、具身期不同階段的特征,靈活組織相應的教育要素和資源,服務個體全生命周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還應積極通過與區域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深度協同,暢通區域人才成長渠道,加強對區域不同工種從業者的繼續教育與培訓,為個體“回爐重造”暢通渠道,最終形成市域產教聯合體“立足區域、指向終身”的實踐模式。(節選自《教育與職業》2023年第20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