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X證書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1+X證書制度的實施過程中,隨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培訓評價組織的數量不斷擴張,逐漸出現了證書社會認可度不高、行業企業缺乏參與的積極性、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銜接不緊密等問題。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證書數量擴張的過程中,忽略了證書的內涵建設。也許正是由于1+X證書制度實施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各院校對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申報更趨于謹慎。
1.社會認可度不高
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否需要社會的認可。社會認可是教育改革得以實行的基礎,也是評價教育改革目標達成度的重要指標。如果缺乏社會的認可,教育改革就缺乏持續作用的基礎。1+X證書制度作為一項教育改革舉措,其成功并不能僅依賴于教育系統內部的承認,也需要整個社會系統的認可。通過對畢業生和企業的調查發現,考取1+X證書對于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和薪資待遇沒有產生顯著影響,反映出目前1+X證書的社會認可度并不高。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是沒有厘清1+X證書制度中各利益相關者的核心訴求。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不同于行業準入類資格證書,必須要憑借本身所附加的價值來獲得社會的認可。
1+X證書制度作為產教融合的重要抓手,證書首先必須得到企業的認可,這是1+X證書制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只有在證書確實能夠反映持有者的職業能力并且帶來高回報率,才能獲得企業、學生及家長的認可。對于學校來說,提升職業院校對于1+X證書制度的認可度,必須考慮職業院校的實際訴求,也即1+X證書制度對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
2.行業企業缺乏積極性
行業協會的缺失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進一步推進的阻礙之一。在缺乏強有力的行業協會的前提下,龍頭企業和頭部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發揮著標桿的作用。如何調動標桿企業參與標準的制定,是證書獲得行業廣泛認可、提升企業參與1+X證書制度的積極性的關鍵所在。如果證書的標準制定和考核只是個別公司的行為,很難帶動整個行業參與的熱情。
從企業內部來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沒有得到一線企業員工的認可,目前證書的考取人群仍然以在校生為主,原因之一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尚未與職稱評定掛鉤,員工們并沒有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現實需求。以往在取得人社部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之后,企業員工就會得到職稱晉升和薪資上漲的回報;而現在的1+X證書制度框架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不能反映員工們的崗位能力,無法帶來實際的回報,自然無法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3.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銜接不緊密
1+X證書制度的有效落實,必須根植于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1+X證書制度作為國家層面推進的一項職業教育改革舉措,不能只是停留在簡單的“考證”層面。如何借助1+X證書制度,帶動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將證書的開發和推廣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過程緊密結合,才是推行該項制度的價值所在。
然而,目前職業院校只是扮演了培訓者和考核組織者的角色,教師對于學生的指導只是幫助學生考取證書,沒有將1+X證書制度的具體要求切實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沒有體現在課堂教學和課程考核中,證書的考核與日常的教學仍然是割裂的,1+X證書制度獨立于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之外。
二、1+X證書制度內涵建設的提升策略
加強1+X證書制度的內涵建設,從提升證書本身的含金量和社會認可度來看,要確保1+X證書制度各實施環節的有效落實和嚴格監管,將1+X證書制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從而推動1+X證書制度的良性發展。從證書開發的角度來看,要厘清證書的開發主體、考核標準,形成以行業企業為主導、動態更新的證書開發和考核體系。1+X證書制度最終的落腳點在于高素質人才培養。如何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融入1+X證書,是1+X證書制度取得長久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1.完善1+X證書開發和標準制定
(1)建立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考核體系
1+X證書制度設立的目的之一,是篩選出適應行業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衡量的是勞動者在某一職業領域的工作能力,因此考核的標準體系應該根據實際崗位的工作內容制定考核內容。在考核過程中,應從實際崗位需要出發,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務,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開展職業技能的考核。在《試點方案》中也提到“考核方式要靈活多樣,強化對完成典型工作任務能力的考核”。只是基于紙筆測驗的傳統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考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反而與證書制度設計的初衷背道而馳。
(2)建設以行業企業為主導的開發主體
在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制定的過程中,行業企業應該成為標準制定的主體,由培訓評價組織溝通協調標桿企業參與標準的制定,并搭建起院校和企業溝通的橋梁。只有當行業企業成為證書標準的制定者,證書才能更符合行業企業的需要,真正得到行業企業的廣泛認可,提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招聘及職位晉升中的價值和作用,增強證書對勞動者的吸引力。以澳大利亞培訓包開發為例,澳大利亞行業與技術委員會(AISC)作為國家委任的培訓包開發和認證的主要管理部門,并不參與到培訓包的具體開發過程,只是負責統籌和認證,先由行業認證培訓包的主要內容,然后提交到政府部門審核。培訓包的開發流程,體現了基于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行業全程參與、由行業專家制定、經專業人士認證的特點。
(3)注重證書種類和標準的動態更新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的開發,除了需要考慮行業企業的現實需要,還要體現對于行業發展動態的預判。因此,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的開發和完善是一個動態更新的過程,時效性強。具有前瞻性的證書標準可以引導證書持有者更好地應對快速變化的行業需求,緊跟行業發展方向。培訓評價組織在關注證書數量增長的同時,著重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證書,帶動證書社會認可度的提升。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新種類的開發,可以從新興行業著手。學歷教育人才培養的周期較長,在新興行業出現時,職業院校難以及時開設相關專業并出臺相關專業教學標準。行業企業對于行業的新動態更敏感,崗位設置更靈活,可以率先由行業企業制定等級標準,發揮證書培訓周期短的優勢,推出適應新業態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2.規范1+X證書的監督管理
(1)加強培訓評價組織的審核監督
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培訓評價組織的審核和監督,制定準入標準,進行資質審查,定期開展抽查與考核,并及時將檢查結果向社會公開。證書的監管部門應建立培訓評價組織的退出機制,確保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質量達標、職業技能等級考核規范,維護證書的含金量和權威性。為加強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遴選和監督管理工作,2020年,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審核通過了《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遴選與監督管理辦法(試行)》。2023年1月,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頒布了《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退出目錄實施細則》,明確了培訓評價組織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退出機制,及時清退不達標的培訓評價組織和不符合行業發展需要的證書。
(2)制定統一合理的考核費用標準
針對1+X證書培訓考核費用不明晰、收費項目不明確的現狀,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2020年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在院校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有關經費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結合當地實際,制定考核費用標準。北京市按照“控制總額、統一共性、開放個性、三方協商”的原則,開展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費用的標準核定。通過成本測算、制定證書費用標準核定方案、與培訓評價組織協商等核定流程,北京市教委最終確定了首批16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費用標準,2022年,又陸續組織了110個證書費用標準核定與發布。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制定考核費用標準,明確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堅持公益性和成本補償原則,杜絕培訓評價組織利用1+X證書培訓和考核牟取暴利。
(3)搭建公開、便捷的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
《試點方案》中提出建立“集政策發布、過程監管、證書查詢、監督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平臺,實現對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全過程的統一管理,并及時公開證書考核、認證與證書發放等信息。該平臺也可以作為意見征集、信息發布的窗口,在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制定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開發的過程中面向行業企業、學校、學生等利益相關者開放,廣泛征詢意見。利用該平臺提供證書查詢、意見反饋等功能,保證信息的公開透明,方便培訓機構、學校、用人單位、社會公眾實時查詢相關政策及證書目錄。
2020年,教育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管理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實現了政策發布、過程監管、證書查詢、監督評價等功能的整合。未來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可以進一步拓展功能,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學習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3.建立服務于高質量人才培養的證書制度
(1)有效落實“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
針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無法與專業教學標準、課程內容相融合的問題,北京市以職業院校的17個專業為抓手,遴選出14所職業院校的幼兒照護、汽車運用與維修、智能財稅、建筑信息模型BIM、老年照護5個X證書相關專業作為1+X書證融通試點專業。試點院校參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進行全面修訂,探索“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該模式將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行業企業崗位實際需求對接,實現工作任務和課程模塊的對接,在課程內容中融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內容,將單一維度的課堂拓展為多維的能力訓練場景,通過技能大賽磨礪學生的技能,以1+X證書制度帶動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豐富、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是1+X證書制度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過程深度結合的產物。該模式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為紐帶,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引入行業企業的崗位標準,融入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評價標準,以模塊化教學改革為依托,促進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創新。通過每一次證書標準的更新,帶動課程模塊和教學內容的調整,提升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內容更新速率,避免人才培養與實際生產環境的脫節,實現為行業培養人才,培養行業所需的人才。
促進“崗課賽證”深度融合,職業院校將1+X證書制度作為促進三教改革的有力抓手,以證書考核評價模式改革帶動教法和教育評價的改革,促進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的落實,使教師的教學更貼近企業的崗位實踐,破解課堂教學內容落后于生產一線實際需求的“痛點”。將證書標準融入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將新技術、新流程、新工藝融入課程,跨越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之間的中間地帶[7],使職業院校培養的畢業生更契合企業的需求。
(2)探索建立學分管理制度與學分銀行
建立統一的學分管理系統,實現學習成果的轉換。培訓者在接受繼續教育時,通過學分的轉化和認證,已掌握的技能不需要重復學習,節約培訓者的時間成本。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也為企業招聘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節約了企業的培訓成本。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不僅是企業用人的“試金石”,也可以作為繼續求學的“敲門磚”。通過職業技能等級的認證,以頒發證書的形式認定學習者的職業能力和技能水平,將所獲證書轉化為相應的學分,為繼續教育掃清障礙。
2020年1月,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開通。1+X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的數據與學分銀行個人賬戶對接,實現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截至2023年3月,共四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學分銀行進行了認定。借助學分銀行的平臺,培訓者可以根據已獲得的證書,在職業生涯的任何階段繼續接受教育和培訓,打通社會培訓和學歷教育的壁壘,拓寬人才成長渠道,促進教育的多元化發展。
(3)嘗試構建職普互通的國家資歷框架
通過1+X證書制度的實施,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互通,為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國家資歷框架提供了基礎。構建統一完善的國家資歷框架,方便勞動力在不同地區間、在不同的教育類型之間、在不同行業之間的流動,有利于促進就業,提升勞動者素質。學分銀行的進一步推廣也需要以全國統一的國家資歷框架為支撐。
國家資歷框架將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證書融合為統一的體系,賦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應的學分,實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分的對應。當學習者進入不同類別的學校接受教育時,學分可以累計。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都是學習成果的認證,通過證書的授予和學分的轉換,實現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互通銜接,打通職普教育的立交橋,構建終身學習的職業教育體系。(節選自《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年第4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