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完成的《2023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發布。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年報)是職業教育履行責任擔當、確立質量發展觀、宣傳發展成績、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載體。當前,技術之變、經濟之變、人口之變加速演進,職業教育再次來到十字路口。要求年報從歷史、價值、實踐三重邏輯,主動因應,創新求變。
歷史邏輯:增進公眾了解、提升社會認可
2011年以來,年報已連續發布11本,覆蓋面、認可度、引領力不斷提升。
年報是了解職業教育現狀的“說明書”。年報通過大量的翔實數據以及生動案例,向社會展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社會服務、國際合作等方面的舉措和成效,展示學生對教學工作、社團活動等在校學習生活的滿意度,以及就業創業、薪資水平、崗位晉升、職業穩定性等學生畢業后的發展情況,全景地反映職業教育的政策舉措、改革典型和具體做法,是社會公眾查詢了解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和趨勢的重要資料。
年報是宣傳職業教育進展的“白皮書”。多年來,年報堅持并鞏固第三方視角,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意見反饋和整改評估機制,既客觀呈現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就,又冷靜理性地剖析其存在的問題,讓各界能夠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情況。年報獨立客觀的視角、科學理性的方法、孜孜不倦的堅持,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負面印象。
年報是通曉職業教育辦學的“工具書”。經過10多年的探索,年報形成了由學生成長成才、學校辦學實力、客觀發展環境、國際影響力和服務貢獻力構成的“五維質量觀”;構建起國家年報、省級年報、地市年報、院校年報、企業年報“五級體系”。發布質量年報已成為職業院校的自覺行動,以年報回應社會監督也成為各級政府的一大盛事。這些都為專家學者研究職業教育提供了大量豐富、翔實、生動的優質素材。
年報是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的“參考書”。年報始終緊扣“質量”主題,創新質量評價工具,發揮“指揮棒”“指南針”的作用。2013年推出高職培養質量“計分卡”,2014年新增反映高職院?;巨k學條件的定量分析“資源表”,2016年發布“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2017年推出“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2021年發布“學生發展指數”和“教師發展指數”,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信息參考和現實指引。
價值邏輯:提高站位、放眼長遠、把握全局
教育強國背景下,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教育政策導向,還是職業教育改革,都要求年報以更高的站位、更遠的眼光、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格局,謀發展、求突破,不斷提高編制水平。
從經濟發展來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職業教育要提高站位,識變應變求變,不斷增強適應性。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呈現,年報理應提高站位,隨之創新。
從社會發展來看,我國人口拐點已經來臨,人口形勢的變化對教育的規模、結構和布局具有重要影響,要求職業教育著眼長遠、前瞻布局,作出相應調整。因此,年報審視職業教育的視域,也需放眼長遠。
從政策導向來看,黨的二十大賦予了職業教育新的內涵、新的使命,要求職業教育以更宏闊的視野,融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好年報的引領作用,需要同樣的視野。
從職教改革來看,2022年年底,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職業教育服務場域由區域向全局、改革重心由教育向產教、功能定位由跟隨向支撐深度轉型。這勢必要求年報同步增強把握全局、善謀變局、打開新局的能力。
實踐邏輯:理念、內容、方法和形式創新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使命要求新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大背景,要求年報從理念、內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主動創新,尋求突破。
一是創新理念。年報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需要緊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步調,創新理念、拓展思路,站在大變局、大社會、大科學、大教育的高度,全面系統深入地審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方位和現實坐標,探尋未來發展方向。
二是創新內容。年報要從人才培養、服務貢獻、文化傳承、國際合作、產教融合、發展保障等維度,創新基本架構和內容組織。人才培養從立德樹人、多樣成才切入,緊扣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質量發展;服務貢獻側重描述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情況;文化傳承從不同文化類型的傳承破題;國際合作既要關注引進來、走出去,又要關注交流互鑒;產教融合要突出機制共建、資源互通、人才共育、師資互用的“融合”;發展保障關注黨建引領和經費、條件、質量、政策等的支撐。
三是創新方法。年報要尋求新突破、實現新提升,需要在質量工具和分析方法上發力創新。以中高職數據平臺和年報平臺的數據為基礎,通過均值、方差、回歸等統計分析方法,挖掘分析各變量的關系,更科學地預判發展趨勢。
四是創新形式。面向數字時代,年報要積極探索詞云可視化、數據可視化等更直觀、更生動、更符合當前傳播趨勢和規律的新形式,用生動的形式、多元的媒介、平實的語言描繪最真實的職業教育,講好職業教育故事,切實增強年報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作者宗誠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劉仁有系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生、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組織部部長。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智能技術賦能職業教育增值評價研究”[項目編號BJA220260]成果之一)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