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
技能型社會建設背景下,對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均成本較普通高校要高,需要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要在現有生均撥款基礎上,提高生均撥款標準,將普通高職院校文化教育大類生均撥款系數設定為1,按照不同專業大類,調整優化專業類別生均撥款系數,建立專業類別系數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對教學經費投入,特別是要增加對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的支持力度,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的積極性,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和以賽促建的良性職業教育發展局面。
二、繼續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有賴于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將校企融通做深做實,切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每年要選拔一批教師直接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與企業日常管理工作、研發工作。并將一線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經歷、成果等納入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的條件之中,充分調動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同時,積極開展產業教授選聘工作,從與學校合作企業中,選聘一部分技能大師,作為兼職教師,從事高職學生培養工作。各職業院校要積極組織教師觀摩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取得良好比賽成績的院校要將比賽的成果以傳幫帶的形式在校內進行推廣,形成以賽促教的良好局面。以項目帶動,在省級質量工程、振興計劃中立項教改項目、精品課程、教學成果獎等多種形式,引領教師教學能力發展。
三、完善國家、省、校級三級競賽與選拔體系
各高職院校提前謀劃,依據以往賽事項目提前安排校內比賽,形成良性循環機制。要像重視學生技能大賽一樣重視教學能力比賽,要讓教學能力比賽融入日常教學中去,成為日常教學的一部分。要組織好省級比賽,成立省級相應的組織或者是機構,有專人負責。從頂層設計上,按照專業大類分區域安排好教學能力比賽項目,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環境,讓每位教師有能力、有機會、有興趣參與到大賽中來。要建立激勵和保障機制,對參加大賽的教師計算工作量,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優先考慮,讓更多的教師擁有參賽的機會,激發教師更多地參與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改革實踐,“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提高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水平。積極組織人員參加國賽,做好參加國賽的選拔和培訓工作。
四、促進技能大賽成果轉化,發揮其引領作用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建”是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初衷。相較于比賽所取得的成績,如何更好地利用技能大賽平臺,將比賽成果有效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能力,學生的專業技能,才是各職業院校應該更加關注的焦點。高職院??梢匝堅诮虒W能力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以開展講座的方式分享教學經驗,組織廣大教教師深入學習領會先進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良好局面,以此提升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質量,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節選自《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年第4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