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巖倡議,構建全覆蓋的數字教育共同體,建設統一開放的數字化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健全數據安全、數字倫理和隱私保護機制,共建數字教育共同體。
吳巖指出,中國正在打造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數字基座,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設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庫,平臺瀏覽量超過373億,訪客總量超過25.6億人次,覆蓋了215個國家和地區,并提供免費服務。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線43.6萬門課程,服務5640萬人次。
中國正在構筑學習型城市網絡,已有10座中國城市加入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北京、上海、成都、杭州4個城市獲得全球學習型城市獎章。杭州以"3L"(life-long、life-wide、life-deep)理念,把學習空間建設與未來社區打造、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等相結合,為居民提供"一站式"學習服務,打造城區"15分鐘學習圈"。上海構建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立約493萬件市民學習檔案,約占上海市常住人口的1/5;每年發布上海學習地圖、上海市老年教育三類學習點地圖、上海市民人文行走地圖,清晰地標注出各類教育資源的分布情況,便于市民就近享受終身教育服務。成都初步建成"成都市終身學習教育資源庫"和"成都市民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內容涵蓋職業培訓、基礎教育、成人學歷教育等25個大類,年服務市民人群超過300萬人次。
中國設立1.68萬余個街道(鄉鎮)社區學校、36.4萬個社區(村)學習點,線上線下相結合,開設社區教育微課、"能者為師"特色課程、線上社會大講堂,辦好"家門口的大學"。累計上線資源100余萬個,服務學習者3600萬余人次。南京市依托社區教育資源,組織講師團流動授課,講師團免費開展送科教下鄉與跟蹤服務活動,總行程達50余萬公里,遍布全市所有涉農街(鎮),開展了八大類80多項培訓,累計組織農民培訓1600余場,開展技術服務600余場,編制發放培訓資料超過1.7萬冊,培訓農民超14萬人次。
吳巖倡議,建設學習型社會是中國政府確定的國家戰略。中國正在以世界規模最大的數字教育,服務著世界最大規模的學習人群,為世界提供了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政府愿與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加強學習型社會建設領域的國際合作,打造全天候的數字化學習平臺,為全球學習者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學習支持;打造全場域的數字化學習空間,支持開發更多智能化、便攜式的學習終端;構建全覆蓋的數字教育共同體,建設統一開放的數字化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健全數據安全、數字倫理和隱私保護機制,共建數字教育共同體。
來源:中教全媒。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