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職業教育依舊是熱門話題。
從《政府工作報告》,到代表、委員帶來的議案、建議、提案,我們尋找到了諸多的線索。比如:「要適應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養老照護等領域的人才需求」「職業教育職校辦」轉為「職業教育大家辦」,在推動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中尋找到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間的平衡,增加雙一流大學招收對口高職本科生……
01 《政府工作報告》:就業導向,人才培養是關鍵
今天,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舉行,大會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聚焦關切問題,提出了多項政策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更加突出了就業優先導向,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城鎮的就業預期目標設定為 1200 萬人以上,去年是用「1200 萬人左右」,今年是「以上」。
為了實現就業目標,特別是保障年輕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報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既包括了宏觀政策,《報告》中要求今年加強財政、金融等政策對就業的支持力度,要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同時,專項促就業政策也加大力度,比如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穩崗擴崗專項貸款、就業社保補貼等。
二是加大重點行業企業和重點群體的支持。《報告》中要求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行業企業的支持,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幫扶。
三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秷蟾妗分刑岢鲆m應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養老照護等領域的人才需求,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02 破解「低人一等」的偏見
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優秀技術技能人才,但職業教育發展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說起來」十分重要與有關規定上「低人一等」、「看起來」人才輩出與社會需求「不甚匹配」、「推起來」政策頻出與落地效應「層層遞減」的矛盾。如何破解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見?
降低??剖芟揲T檻
全國人大代表、湖州太平微特電機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施文美表示,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認同度仍不夠高,存在「說起來」十分重要與政策規定「低人一等」的矛盾,「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由觀念轉化為自覺行動尚需一個較長過程,特別是機關、企事業單位招聘考錄仍對職教學子設置較高門檻。施文美建議,加強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招考崗位設置的審查評估,降低??剖芟揲T檻,擴大職業資格證書在考評考錄中的應用,推動落實職業學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參加招聘、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方面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同時,逐步擴大中本一體化 (3+4)、中高職一體化 (3+2) 人才培養規模,積極探索開展職業教育體系內中高本一體化 (3+2+2) 人才培養試點,為有意愿、夠條件的學生提供多種就業、升學發展路徑。
恢復和重建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將提交一份題為《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推動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提案,建議恢復和重建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快構建「國家資格框架制度」,把基于認知的學歷資格證書與基于技能的職業資格證書相互融通和銜接,進而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社會環境。
推進職業院校與技工院校融合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陳小平認為,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存在職業院校與技工院校在管理體制上邊界不清、優勢資源得不到充分融合等問題。陳小平建議,從國家和省域層面進行職教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厘清職責,由教育部門統籌職業院校與技工院校的一體化建設,建立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由人社部門牽頭建立完善社會培訓、技能人才評價、畢業生就業創業、世界技能大賽等管理體系;職業院校與技工院校還應統籌招生和學籍管理,推動聯合招生、聯合辦學、聯合培養,學生可在兩種學?!鸽p注冊」,解決長期困擾技工院校的學歷認定問題和職業院校的技能認定問題。
設立「中國工匠日」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財經大學副校長鄭亞莉指出,目前,杭州、蘇州、咸陽、青島等地已設立工匠日?!傅掌诟鞑幌嗤⑼七M力度各異,亟需在國家層面統一工匠日日期、規范活動開展等。鄭亞莉建議,在借鑒地方實踐的基礎上,按法定程序,由人社部牽頭推進設立「中國工匠日」,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職業教育社等協同進行調研論證、工作推進,在現有國家工匠主題活動的基礎上,加強中國工匠培育和表彰工作,形成制度支撐;設立全國工匠基金,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工匠學院;統籌推進中國工匠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全鏈條發展,完善中國工匠專項培養制度,構建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區級的中國工匠榮譽制度,常態化開展評選,制定行業性專項培養計劃,完善配套制度。
03 打通「產」「學」之間的堵點
產業集群的每一次關鍵跨越都離不開高技能人才的支撐,如何在推動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中尋找到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間的平衡?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如何進一步激勵民營制造業舉辦職業教育?就「產」「學」之間的堵點,代表、委員有這些說法。
貫通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間的最后一公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一汽首席技能大師楊永修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即「貫通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間的最后一公里?!顾赋觯谥悄芑?、數字化背景下對勞動力市場中的人才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職業本科層次人才高質量培養完全適應這種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對于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為此,他認為應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發揮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兩翼」建設作用,將職業本科層次人才高質量就業和升學深造作為「兩翼」建設指標觀測點,政府、行業、企業、產業園區、高校科研機構等群策群力,從政策、崗位、職業發展、職普融通等不同維度暢通職業本科層次人才出口,提升職業本科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配度?!箺钣佬藿o出了自己的觀點,「由此,最終貫通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間的最后一公里?!?/span>
構建多元主體聯動的「校企命運共同體」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技師學院特級技師楊金龍,帶來了《關于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建議》,提出要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就必須推動產教融合走向深入。這其中,需要紓解技能型人才本土化培養堵點、破解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難點以及消除技能人才社會待遇的痛點。在多年調研與實踐中,楊金龍建議,大力推廣委托式、訂單式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新模式,以服務企業需求和提高職業能力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紓解技能型人才本土化培養堵點。同時,創新建立以產業學院為載體的「共建共商共治」的產教融合新模式,構建多元主體聯動的「校企命運共同體」,讓產業學院建在學校、建在園區、建在企業,從而破解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難點。此外,楊金龍建議引導企業在薪酬分配中體現技能價值導向,打通「職工增技、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的共富鏈條,消除技能人才社會待遇的痛點。
破除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梗阻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雷群芳過去一年,雷群芳調研了 50 多家民營企業,今年全國兩會,她帶來了《關于進一步激勵民營制造業舉辦職業教育》的提案,建議出臺相關政策,為民營制造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打造更優環境,鼓勵更多的民營制造業能夠參與我們的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要教更加實用的知識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航天長征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王林關注是航天強國建設、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他指出航天事業發展離不開工匠型人才的支撐。王林觀察到,職業學校使用的教材與行業實際使用有些脫節。「這樣會導致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滯后的,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會發現實際與課堂存在較大差距,喪失信心?!菇衲耆珖鴥蓵?,他的建議便提到,要加強職業教育發展,要教更加實用的知識。
完善家政職業教育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高華瑞,作為江蘇省第一位來自家政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兩會最關注的是家政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問題。隨著家政行業的持續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雇主們對家政服務水平和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家政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文化水平和專業素質則有待提高。為此,高華瑞建議,通過完善的家政職業教育體系,推動整個家政行業規范化和職業化建設進程,滿足日益提升的客戶對家政服務的需求。
04 打破職教學歷「天花板」
首屆職教本科生的就業情況,充分說明了提高職教辦學層次,大有可為。據統計,首屆職教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已高于全國本科高校平均水平,且大多數學生都做到了專業對口,展現出了職業教育的獨特優勢。為進一步打破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層次的學歷「天花板」,委員、代表這樣說:
建議部分高職院校試辦本科專業
全國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團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特種駕駛(叉車)工人馬貴幫表示,職業本科教育既能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也有助于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創新和提高,培養更多具有實踐經驗和創新意識的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他建議,提高技工人才社會地位,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讓有條件的高職??圃盒T囖k高職本科專業。
增加‘雙一流’大學招收對口高職本科的計劃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指出,目前應用型本科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存在很大的困難,而目前招收對口高職本科的」雙一流「大學不多,且安排的招生計劃數也很少,很難吸引到優秀的初中學生選擇就讀職高或中職學校。今年兩會,庹慶明代表提交了「關于增加‘雙一流’大學招收對口高職本科」的建議,即:教育部明確要求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增加「雙一流」大學招收對口高職本科的招生計劃;各市州、縣區教育部門加大對高職本科宣傳推介力度,尤其是向優質初中生源宣講「雙一流」大學對口招收高職本科前景和出路,從出口把好生源關;招收對口高職本科的「雙一流」大學安排計劃時應向對口高職本科適當傾斜,同時加強對高職本科培養選拔模式研究,吸引更多初中優質學生進入職高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習并順利考上優質高校,實現「強強結合」,為培養出大國工匠奠定深厚基礎。
就業、教育、人才,始終是民生關注。在兩會召開前夕,媒體調查顯示近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同意自己的孩子將來選擇讀職高或高職;在兩會開幕后,委員、代表拿出履職成果,提出一個個推動職教系統發展的議案、建議、提案。這其中,有期待、有機遇,也有挑戰,但職業教育將會越來越「香」,越來越「熱」。
來源:現代職教聯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