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如何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進行了系統部署,就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作出總體安排,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明確了具體要求,其中特別提出“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當前,整個職業教育戰線的共同任務就是如何把這一新要求落到實處。筆者認為,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需要從宏觀、中觀、微觀幾個維度立體推進。
宏觀維度——
對接現代產業體系,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布局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增強職業適應性,這是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要義所在。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就在于產教融合,把教育目標和內容融入產業、對接行業、服務企業,根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建立專業體系。
要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制度建設。要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門《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精神落到實處,真正把產教融合從方案到機制,從機制到制度,并最終成為法律規范,使產教融合真正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的本色。應該說,從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職教集團化辦學到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這一步步走來,我們已在不斷深入推進,需要繼續深入。
要全面推進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其質量的標志就是適應性,要使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當前首要的任務是結構優化。要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專業;要加快發展護理、康養、家政、學前、托育等一大批適應小康社會的急需專業;要著力改造鋼鐵、冶金、化工、醫藥、建筑、輕紡等傳統專業;要下大決心撤并淘汰供給過剩且就業率低,就業無前景的落后專業;要鼓勵學校因地制宜、因校而異,圍繞新職業、新崗位、新需求創新布局專業結構體系。
要全面優化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結構。當前,我國經濟社會中的現實情形是:一方面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畢業生,究其原因實際上是教育結構出了問題。要妥善解決好這一問題,必須認真研究教育結構問題,其邏輯是從產業需求出發,循著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的邏輯進行改革調整。要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要優化職業教育結構,大力發展??票究颇酥烈陨蠈哟蔚穆殬I教育,以教育結構優化支撐人才結構優化,以人才結構優化支撐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觀維度——
堅持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推進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關于職業教育類型特征,自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發布以來,我們一直在進行探索,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也作了若干法律規定。從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視角,我們需要全面審視職教類型特征,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真正以類型教育引領體系建設,以體系建設助力類型教育。
要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我們可以找到如何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法律依據。特別是總則各條,對職業教育類型定位規定得十分具體明確。一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二是職業道德、科學文化和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的培養內容;三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四是職業及其發展(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的培養面向;五是知行合一的培養方法;六是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重點;七是區域經濟和產業(行業)發展的服務面向。對此,我們要研究部署,并狠抓落實。
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以中職為基礎、高職為主體、本科為引領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面臨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面對新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尤其是學生成長發展的新期盼,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面臨立體性需求。我們要解放思想,不失時機地加以政策調整優化,按照類型教育同樣重要同等地位的新判斷,遵循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的新要求,加快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步伐,逐漸從10%進到30%乃至50%,真正實現“半壁江山”。與其讓學校舉辦3+2,讓學生就讀“專升本”,還不如讓條件好的??茖哟胃呗殞W校升格舉辦職業技術大學。
微觀維度——
重視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強化教學內涵建設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全面部署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重點圍繞體系建設新要求,突出強調了“一體兩翼五重點”。其中把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放在重點工作之首,這是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微觀基礎和主要內涵。
要全面關注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仡櫸覈殬I教育幾十年實踐,關鍵辦學能力還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對學校而言,關鍵辦學能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它主要表現在:學校要全面提高黨的領導能力、思想引領能力,要十分重視產教融合能力、校企合作能力,需要大力加強教學內涵能力、教師教研能力、學生發展能力,要全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資源整合能力,不斷提高學校辦學治?;A水平。對于欠發達地區,更要關注學校各條件要素的達標和基本保證,夯實學??沙掷m發展之基。
要切實加強以“五金”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內涵建設。要緊緊抓住專業建設這個龍頭,在優化專業結構的同時,狠抓每一個專業的角色定位、功能定位,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和要素保障,實現專業教育可持續發展。要切實抓住課程建設這個基礎,全面推進金課建設,形成一批綜合化、證書化、崗位化的系列課程,為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奠定基礎。要因時制宜,切實加快教材建設,既要抓好靜態的紙質教材編寫工作,更要研究兼具資源的新形態教材,還要推進教學資源數字化,為泛在學習提供條件。要精心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按照結構化創新型要求,真正做到專兼結構、雙師組合、機制融合。要全力抓好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推進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深化,推進具有新技術含量的虛擬仿真基地建設。
要著力拓寬學生成才成長通道。學校要堅持把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合作教育三融合,著力做到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結合,努力做好黨建引領、管理服務、獎懲激勵三協調;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立德樹人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合力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更寬路徑和更好條件,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成績彰顯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
(作者:周建松,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理事長,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發展咨詢委員會主任、教授)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