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毙沦|生產力是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的。而人才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也是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賦能要素。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既需要“高精尖”科技高層次人才,也需要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在新形勢下,職業院校應該如何主動作為才能在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中積極發揮基礎性作用?
筆者認為,立足當下,職業院校要在產教融合的主線下精準對接產業、積極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并發揮“金課、金師、金教材”的作用,合理優化教學組織流程。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培養高技能人才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更需要職業院校創新培養模式,加大培養力度,通過項目推進、技能比賽、勞動教育、強化考證等多樣化的技能人才培養途徑,推動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項目是技能人才培養的加速器。職業院校要依托以凸顯“復合”與“實踐”為主要特色的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等項目,帶動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比如,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培養項目、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培養項目、智慧城市信息技術服務專業群培養項目、智慧農業專業群培養項目、生物醫藥專業群培養項目等。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實施學徒培養,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相關標準,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建設核心課程,開發建設高水平教材以及配套的數字化資源。在實施階段,職業院校應基于真實生產任務靈活組織教學,進一步加大實踐能力提高的力度,為企業培養“用得好、成長快”的能工巧匠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國家培養愛黨愛國、具備工匠精神、敬業奉獻,且技藝精湛、綜合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提質增效、蓄勢賦能。
職業技能比賽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舞臺。通過職業技能比賽,可以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的專業知識,透徹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激發學習專業技能的興趣,從而形成“比學習、比技能”的良好氛圍,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能”的目的。為此,學校應深化“以賽促學”的培養策略,引導學生鉆研技能大賽相關項目的技術標準、技術參數、比賽規則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技能比賽,使技能比賽“樹旗、導航、定標、催化”的作用得以真正發揮。
勞動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3月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職業院校要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為充分貫徹落實文件精神,職業院校要結合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注重選擇新型服務性勞動的內容;要結合所在的行業和區域特點,科學制訂符合實際需求的勞動教育計劃,明確教學目標、內容和方式,注重學生對勞動教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根據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找準本專業的勞動屬性和勞動指向,強化專業勞動教育和專業勞動發展趨勢教育,以專業的勞動實踐為主旨,有機融入勞動價值觀、勞動態度教育,強化技能成才的理念,在勞動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強化“課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罢n證融合”是提升職業院校各專業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起點。在“1+X”證書的制度下,學校要鼓勵學生積極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使他們能夠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提高就業競爭力?!?+X”證書對接產業需求,要在引入企業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的同時考核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工作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故而,學校要在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學歷教育體系的基礎上,科學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細則,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指引和指導,特別是在實踐教學、考核方式、學分轉換等方面的重要事項上,要確保制度沿著正確的方向順利實施,讓學生在學習和考證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達到提高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目的。
作者:殷堰工系蘇州市職業大學教授、蘇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來源:《中國教師報》。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