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的內涵
(一)堅心守志:要有堅定理想信念
“四有”好老師應具備正確理想信念。具體而言,以堅持共產主義理想追求為育人準則,以終身學習為育人理想,即是職業教育教師堅定理想信念的具體內涵。第一,堅持以共產主義理想為追求。“四有”好老師要將“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奮斗”作為崇高理想,以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及接班人作為自身發展的志向及抱負。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師將鑄魂育人的理想信念與日常教學進行匹配,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工作追求,引導學生樹立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想信念、高度認同社會主義。第二,堅持以終身學習思想為追求?!八挠小焙美蠋熌軌驍[脫教育實踐的功利性,將育人工作視作終身事業追求,從“唯分數”轉向“育強人”,時刻保持成長活力。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推動下,職業教育教師需從“教書匠”角色中脫離出來,站在終身學習高度,不斷拓展育人廣度及寬度,以適應新時代快速發展帶來的新挑戰。第三,堅持以實現物質精神“共同富裕”為追求。“四有”好老師能夠站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高度,以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追求,幫助學生實現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共同富裕。
(二)師德垂范:要有高尚道德情操
職業教育教師要具備公民道德,以堅守職業道德為底線進行育人工作,體現職業教育教師高尚道德情操。一是遵守社會契約,堅守公民道德。“四有”好老師具備一般公民的基本德行,可以在言傳身教過程中,用自身道德情操感染、引導學生。同時,“四有”好老師能夠以德立身、以身作則,幫助學生以師為鏡,形成正確的曲直、義利、是非觀,進一步塑造學生品格。二是熱愛教育事業,堅守職業道德。職業院校的設立有助于解放社會勞動力,能夠承接學生家長看護、教養責任,承擔培育下一代的職業重任。這就要求“四有”好老師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以職業道德為基本要求,具有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能夠視“為社會培養更多技能型人才”為己任,在實踐與理論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專業知識及技能,成為引導學生具備職業發展能力的啟發者、指導者。
(三)高才博學:要有扎實功底學識
好老師應具備扎實知識功底,即好老師需滿足‘師能’的專業知識要求。職業教育教師需具有融會貫通專業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這是職業教育教師具有扎實功底學識的內在含義。第一,擅以學生為中心是教師扎實學識的基本要義。中國式現代化視閾下,“四有”好老師能夠以學生為中心,融會貫通學科知識,為學生開發出適應時代及學生需求的通識課程,進一步助力職業人才培養。同時,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要求職業教育教師在內省自身知識儲備不足的前提下,及時擴充學科知識、拓展學科研究延展面,以求真務實精神更好地影響學生,使得每位學生對知識懷有敬畏感。第二,擅以問題為中心是教師扎實學識的本質要求。問題中心意識是職業教育教師的知識結構及體系的重中之重,亦是提高教師教學實效的有效策略,更是實現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四有”好老師能夠及時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匹配當代經濟社會的具體需求,以此破解教師自身發展問題,助力自身成長。
(四)和風細雨:要有仁愛理解之心
職業教育教師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輔助學生全面發展,以此體現職業教育教師的仁愛理解之心。其一,熱愛學生是其忠于教育事業的重要表現。若想成為一位好教師,職業教育教師需要通過溝通師生間思想有效協調師生關系,為學生帶來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將這種正向感受轉化為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但需注意,熱愛學生不等同于縱容放任學生?!八挠小焙美蠋熜枇⒆阒袊浆F代化內涵,將熱愛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辯證統一起來,嚴而友愛地教導學生。其二,尊重學生是其珍愛教育事業的關鍵要素?!八挠小焙美蠋熞鹬貙W生、理解學生的突出品質,能夠培養推動社會進步具有主體人格的人。一方面,尊重學生差異。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四有”好老師能夠肯定不同學生個體的存在價值、上進愿望,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尊重學生“弱勢”地位?!八挠小焙美蠋熌軌蜣饤墶吧蠈ο隆薄坝讓﹂L”傳統觀念,不以權威強硬要求學生服從師囑,給予學生與教師“同等”的人格尊嚴,以此找準正確的教師角色定位,發揮職業教育教師的教育效能。
二、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在明確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體系內涵的基礎上,依據下述原則進行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第一,目標一致原則。構建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體系需對評價指標進行逐層分解,并同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目標相吻合。第二,客觀量化原則。即在選擇相關指標時,需對指標數據可獲得性、直觀性加以衡量,以充分確保所選指標能夠通過數據精確反映。同時,構建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體系時,既要保證各指標間存有相同屬性,又能夠客觀反映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共有特征。第三,指標獨立原則。構建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體系需保證各指標間相互獨立,確保各指標之間不含有重疊、交叉、包含關系。
(二)評價指標選取
本研究基于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內涵,兼顧學界現有研究手法,初步擬定包含4個一級指標、31個二級指標的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體系。為確定最終指標體系的指標構成,研究小組采用線下走訪、線上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研,并采用結構化訪談、專家賦權法開展研究。研究涉及人員包括:8名職業院校領導、3名職業教育專家、若干職業院校教師,中層管理干部及負責學科評估、科研評價的相關行政教師。其中,采用實地個人訪談和項目專題研討的方式開展訪談,個人訪談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共舉辦三次指標專題研討會,每次在個兩小時左右。研究小組結合專家意見對初始指標體系進行指標篩選,最終確定了涵括4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的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體系,指標詳情及內涵界定見表1所示。
表1 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體系內涵
(三)評價指標賦權
本研究利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對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展開賦權。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一是從相關從業者及學科評估行政單位中挑選5名專家進行賦權。首先由專家對指標重要程度進行打分,最重要的指標賦分為1,次重要指標賦分為2,以此類推獲得指標的最終得分。二是開展專家意見征集。調研小組采用現場調研方式召集審評專家展開討論,并收集、整理、分析每次討論結果。三是在征集三次專家意見后獲得相對一致的指標重要性意見。四是開展問卷調查。調研小組將最終的指標重要性排序表發放至相關評估單位、企業及職業院校,以此對評價指標展開賦權,并通過取平均數的方式獲得各級指標權重,最終的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賦權結果見表2。
表2 職業教育“四有”好老師評價指標權重
(節選自《職業技術教育》2024年第5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