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冷暖折射社會經濟發展中就業市場供需變化。近五年來,哪類行業持續領跑薪酬榜?哪類行業排名穩步上升?哪類行業高薪優勢不再?根據《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和《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我們分別盤點了近五年應屆本科生和高職生月收入較高的10大行業類(以下簡稱“高薪行業榜”),數據分析發現——
本科高薪行業榜
01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持續領跑
從本科高薪行業榜來看,2022屆月收入最高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7113元),其后分別是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含計算機、通信、家電等)(6833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6456元),金融業(6372元),運輸業(6332元)等。
高薪行業榜的更替也是行業冷暖變化的體現。部分行業類排名持續靠前,體現了該類行業發展穩定向好。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近五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持續領跑本科高薪行業榜,月收入由2018屆的6241元上漲到2022屆的7113元,漲幅14%。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2023年無論是在城鎮非私營單位還是在私營單位中,就業人員年均工資水平排第一的行業均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在數字時代,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持續較旺。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也是吸納應屆本科生較多的行業類,2022屆就業比例為8.7%,就業滿意度達到80%。高薪和高就業滿意度也反映出畢業生到這類行業就業的質量較高。目前人工智能正高速發展,一定程度帶動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升級,行業發展下的相關專業也會面臨更多機遇,相關專業就業質量也相對較好。
在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含計算機、通信、家電等)就業的應屆本科生,月收入從2018屆的5736元增至2022屆的6833元,漲幅19%,高于本科平均漲幅(17%),其位次從第3位升至第2位,說明該行業從業本科生起薪實現了“高位增長”。
02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醫藥及設備制造業排名穩定上升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醫藥及設備制造業在高薪行業榜上排名持續上升。具體來看,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于2019屆上榜,位列第6,月收入5455元;2022屆攀升至第3位,月收入6456元。該類行業的就業滿意度也在逐年攀升,從2018屆的68%上升到2022屆的77%,體現了改類行業持續向好發展。
醫藥及設備制造業于2020屆首次上榜,月收入為5346元,隨后排名逐年升高,2022屆該類行業月收入為6242元,升至第7位。數據顯示,醫藥及設備制造業的就業比例五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8屆的1.8%提升到2022屆的2.7%。該類行業就業滿意度也較高,從2018屆的69%上升至2022屆79%,提高了10個百分點。
同時我們注意到,也有些行業類薪資排名逐步下降甚至消失在高薪榜單中。比如運輸業曾連續三年(2018屆~2020屆)高居榜單第2位,但2022屆退至第5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各類專業設計與咨詢服務業,房地產開發及租賃業等的排名均從某屆開始逐步下降,直至退出榜單。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技術革新進步背景下,一些行業市場飽和度提高、用人需求下降等因素,可能令某些行業從業者的薪資優勢不再明顯。
高職高薪行業榜
01 “運輸業”五年領跑,“制造業”已占半數
高職方面,運輸業連續五年領跑高職高薪行業榜,月收入從2018屆的4988元上升到了2022屆的5524元。不過運輸業的薪資增長正在放緩,2022屆在該類行業就業的畢業生月收入與2021屆(5520元)基本持平。薪資領先優勢雖然縮小,但其整體的就業質量仍相對較好。數據顯示,運輸業是2022屆高職生就業滿意度(80%)最高的行業類。進一步分析可知,在此類行業就業的高職生相對集中在鐵道運輸領域,且就業單位類型在國企比例相對較高,因此整體滿意度較高。
2022屆高職高薪行業榜中,其后排名較高的分別是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含計算機、通信、家電等)(5294元),化學品、化工、塑膠制造業(5191元),機械設備制造業(5176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5169元),初級金屬制造業(5091元),均屬于制造業。
02 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機械設備制造業排名持續走高
而且我們注意到,近五年來在高薪行業榜中持續走高的行業類也主要集中制造業。在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就業的應屆高職生,月收入從2018屆的4412元增至2022屆的5294元,增長了20%,明顯高于高職平均漲幅(12%),其位次排名也從第5位躍升至第2位。在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就業的應屆高職畢業生同樣實現了起薪“高位增長”。
另一個名次上升速度較快的是機械設備制造業,月收入從2018屆的第9位(4257元),穩步攀升至第4位(2021屆:4912元,2022屆:5176元)。該類行業吸納應屆高職畢業生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2018屆到2022屆的就業比例分別為2.9%、3.1%、3.3%、3.5%、3.7%。此外,化學品、化工、塑膠制造業于2021屆(4807元)躋身榜單位列第6位,2022屆直接躍升至榜單第3位(5191元)。
據人社部的預測,到2025年智能制造領域人才需求將到達900萬人,人才缺口預計為450萬人。制造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或是相關行業從業者薪資優勢逐漸明顯的原因。
隨著行業發展變化,高職高薪行業榜中也有部分行業類逐步退出榜單,比如金融業的排名逐步下降,到2022屆已從榜單中消失。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22屆的排名較前幾屆也有所下降。近年來這兩類行業在不斷調整優化自身業務過程中,對從業者提出更高專業技術要求,使得高職畢業生在行業內就業優勢不再明顯。此外,與本科高薪行業榜相似,房地產開發及租賃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也已逐步退出榜單。
數據說明:
2022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于2023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3.5萬,全國高職生樣本為14.7萬。2021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于2022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2.5萬,全國高職生樣本為14.8萬。2020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于2021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2.4萬,全國高職生樣本為14.4萬。2019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于2020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2.6萬,全國高職生樣本為14.8萬。2018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于2019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5.2萬,回收全國高職生樣本為15.1萬。
來源:公眾號 麥可思研究。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