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本科教育擔負著為數字經濟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面臨挑戰,職業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需要綜合考慮教育內容、方法、資源和評價機制的創新,具體應對策略如圖1所示。
圖1 實踐教學體系數字化轉型設計框架
一、加強與頭部企業的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校企合作是提升職業本科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策略之一。數字經濟爆發之前,企業可能會囿于技術擴散導致的競爭,對校企合作表現冷淡。但是,在數字經濟時代,大量通用性技術不斷向產業鏈中下游滲透和擴展,企業特別是行業頭部企業積極參與院校人才培養,不僅有利于培養自身的人才生態,還可以提升品牌價值。因此,職業本科專業的校企合作要優先考慮與行業內具有影響力和創新能力的頭部企業合作,雙方制訂共贏方案。同時,邀請企業專家共同開發或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分享最新的行業動態和職業發展建議,確保專業實踐方向符合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和需求。對于新技術引領專業,雙方可共建數字化實習實訓基地,通過真實工作環境造就現場工程師。此外,職業本科院校在建設專業數字化實習實訓基地時應具備如下特點:一是場景引領。規劃與構建新技術場景應用體系,提供與新專業相匹配的場景應用與實踐平臺,并與產業發展同步,讓學生在場景中實踐。二是能力導向,將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與專業實踐教學深度融合,引導重塑數字化知識基礎,打造數字化能力體系,培養新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三是共享迭代,學校與企業新技術實訓基地建立實時互通,形成校企分工合作、互利共贏的新格局,在保障整體安全的前提下建設校企專業實踐大平臺,實現資源共享與擴展。
二、緊跟產業技術革命,更新優化教學資源
實踐教學體系數字化轉型需要緊跟產業技術,不斷更新優化教學資源,打造數字化程度高、專業性強的實踐教學環境。第一,職業本科教育發展需要緊貼行業趨勢,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方向,定期更新課程內容,并引入最新的技術和工具,確保學生接觸到前沿的技術和知識。第二,通過項目合作等形式建設和維護包含最新學習材料、案例研究和工具等在內的數字化實踐教學資源庫,用以整合和優化各類教學資源,從而促進實踐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第三,跨專業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將數字技能融入專業學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字化技術,使其具備更廣泛的知識視野和應用能力??鐚I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將數字技能融入專業學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字化技術,使其具備更廣泛的知識視野和應用能力。第四,鼓勵教學資源的共享,利用互聯網資源和平臺,促進知識的廣泛傳播和利用。通過推動校企合作共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優化。
三、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方法手段
項目導向是職業本科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方法。在項目導向學習中,一方面,教師和學生要明確項目解決的問題或實現的目標,制訂詳細的項目計劃和時間表,并通過跨學科的團隊合作,讓不同背景和專業的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學生根據項目計劃實施項目活動,教師則為學生提供項目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項目任務。學生要對已結束的項目進行過程反思和評估,從中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同時將項目成果進行展示和分享,獲得反饋。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在線平臺、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反饋機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通常做法包括:第一,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水平,通過在線平臺和學習管理系統,提供定制化的學習內容和評估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實踐教學。第二,學生利用在線教育平臺訪問學習資源、參與在線課堂、提交作業和參與討論,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在線平臺發布課程資料、組織在線考試、進行互動討論。第三,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將虛擬信息疊加在現實世界中,為學生提供更具沉浸感和互動性的學習體驗。
四、定期進行師資培訓,打造數字“雙師”隊伍
職業本科院校應通過多種渠道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和信息化素養,幫助教師逐步降低對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的依賴,提高教師應用場景教學的創新能力。一般可以通過開展定期培訓,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應用水平,使教師能夠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教育的新要求。數字“雙師”教師不僅能促進教學內容與行業實踐的緊密結合,還能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和未來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一,擁有行業經驗的教師通常對行業內部的運作、趨勢和實際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其與行業內部有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和行業資源,還能夠將自己的實踐經驗融入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具實際意義的案例分析。第二,數字“雙師”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行業經驗,編制真實的案例教學材料,并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自己的經歷和見解傳授給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此外,行業經驗豐富的數字“雙師”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所學專業的職業發展方向和就業市場需求,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真實的行業挑戰,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指導他們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目標。
五、強化反饋評價機制,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實踐教學評價應注重多元化評價,既要評價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專業能力,也要評價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綜合素養??刹捎庙椖砍晒?、同行評審、實習表現等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地展示學生的潛力和發展空間,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通過對數據進行持續性收集和分析,構建數字化實踐教學反饋評價體系,包括對實際教學內容的進程評估、實際教育成果的標準評估以及多種實際教育評估方法的應用。評估過程中,借助大數據增強價值評估和過程評估,以提高評估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通過伴隨式收集教學行為數據,分析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此外,建立多維度的學生畫像,用以評估學生的認知結構、能力取向和個性特征,從而為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指導提供支持。在評價機制的實施過程中建立一個持續的反饋機制,讓學生、教師和企業能夠定期交流意見和建議,不僅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還能讓學校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使企業聆聽學生和教師的反饋,從而促進評價機制的完善。(節選自《教育與職業》2024年第10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