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近年來,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多措并舉,在職業教育發展中把產教融合擺在突出重要位置,不斷健全產教融合辦學體制機制,加大政策供給,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一、已開展工作進展
(一)創新職業教育發展管理體制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就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組織領導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保證職業教育正確方向。二是建立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務院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總理擔任召集人。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各有關成員單位協同配合,有力推動了職業教育發展。三是組建國家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創新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模式,提出重大政策研究建議,進一步加強同中華職教社等單位的聯系。以上政策著眼于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識,推動形成各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協同發展職業教育的工作合力,在責任落實上既重視部門作用發揮,也突出地方統籌推進。
(二)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2022年5月,時隔26年修訂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系統構建了職業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與保障體系。新《職業教育法》在深化校企合作、搭建產教融合的路徑、構建多元辦學格局上提出了新要求,用9處“鼓勵”、23處“應當”和4處“必須”,進一步明確諸多舉措:國家發揮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鼓勵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企業可以設置專職或者兼職實施職業教育的崗位;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應當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除此之外,新《職業教育法》還包含對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業做出獎勵、稅收優惠等激勵政策,真正從法律層面讓企業參與不難、參與有利,激勵引導企業參與舉辦高質量的職業教育。
(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
財政部通過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支持地方職業教育改革發展,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312.57億元,比上年增長10億元,增幅3.31%?!笆奈濉逼陂g,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金融工具等各類資金渠道,積極加大職業教育支持力度,通過教育強國推進工程推動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各地提供產業升級和區域發展人才支撐。2023年4月,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開展探索建立基于專業大類的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試點的通知》(財教〔2023〕1號),選擇具有一定工作基礎的部分省份先行開展試點,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
(四)創新產教融合新模式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22〕65號),在創新產教融合新模式方面提出了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新任務。2022年12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22〕65號)有關情況。2023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23〕15號),對條件要求、建設指標、組織實施等方面進行了明確。
(五)支持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工作
2017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發改社會〔2017〕285號),明確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作為重要建設任務,引導民族地區等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創新培養模式,優化培養結構。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也明確提出“加大對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殘疾人職業教育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落實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辦好內地少數民族中職班”“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要注重向中西部、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
二、下一步工作考慮
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認真研究您提出的相關建議。一是深入貫徹落實新《職業教育法》和有關文件要求,推動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做好本區域配套法規、規章的相關工作,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完善產教融合政策保障。二是以“一體兩翼”工作格局深化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產業結構,加速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產業結構相匹配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模式,促進教育與產業互融共生。
來源:教育部。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