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增效,建設高水平職業學校和專業。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職責。當前,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布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職業教育必須緊跟產業發展新需求,優化學科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培育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陸續出臺《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對推進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破解長期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瓶頸,統籌推進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職業教育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緊密,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責任,發展非常迅速。
我國職業教育已經具備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模,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和智力支撐。
職業教育培養了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留得住、真正建設家鄉的普通勞動者,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壯大和社會進步。同時,??茖哟温殬I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培養了一批大國工匠、技能大師和能工巧匠,培養了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服務社區建設急需的緊缺人才。
當前,產業發展新形勢對勞動者提出新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個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開篇的行動目標就提到,產業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逐步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可見,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陣地,職業教育必須通過改革與創新,培養更多具備較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適應數字化和智能化生產環境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系統內部形成了中職、專科和本科層次人才培養格局,基本形成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的專業布局,但在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過程中,也存在亟須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下,在以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目標指引下,產業結構必然進行深刻變革、技術革新必然進入加速通道,如何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成為必須思考的問題。
思政融合,增強職業教育發展內生動力
產業的發展最終靠人,除了要有創業創新的精神、高水平的技術技能,產業情懷同樣重要。需要解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樹立產業報國的情懷。職業教育必須把思政融入課程建設、教材編寫、課件開發之中,貫穿于講課、實驗、實訓等各環節,使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相融合,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培育高技能人才過程中,積極探索以“大思政課”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圍繞“五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法律等重點內容開設思政課的選擇性必修課程,特別是結合學校和專業特點,開發校本特色課程《紅色電子文化概論》課程,傳承產業報國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立足職業院校學生特點,學校著力構建具有全過程、立體化、交互性、個性化特點的高職思政課“交互遞進式”教學體系。通過“馬克思主義學院資源云平臺”、“北信在線平臺”思政課優質課教學資源庫、“黨建與思政數字展館”等項目,充分運用數字資源為思政課的融合賦能,使學生們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充分了解國情民情,更加堅定理想信念,解答“為誰培養人”的問題。
產教融合,聚集職業教育發展合力
職業教育與產業的天然緊密聯系,要求職業教育須堅持人才培養目標與產業轉型發展同步升級、專業結構調整與產業體系布局同步優化、教育教學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同步轉型。腳踏實地推動產教融合走深走實,推進教育供給和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才能培養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依托行業辦學特色優勢,在產教融合的道路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例如電子信息專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和集成電路制造的人才需求,建設了市域產教聯合體,開發國家專業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通過與高新技術企業形成聯合培養模式,學院2023年立項北京市“入學即入職”現場工程師培養項目,真正實現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入企即刻人崗匹配。面向集成電路制造業培養現場工程師,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門和同行的高度認可,形成可推廣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每個專業與相應行業頭部企業建立融合機制,形成聯合體、共同體,將教學目標與企業需求相對應、將教學內容與崗位技能相匹配,有效達成為產業輸送高端技術人才的目標。
專創融合,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潛力
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給職業教育提出必須注重“專創融合”的要求,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推進教育鏈與創新鏈緊密對接,使職業教育“專創融合”育人模式的特色進一步凸顯。
當前,我國的高精尖產業迫切需要能夠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具備專業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要求職業教育在專業能力培養過程中融入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全國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共設置1394個專業,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其中制造業相關專業515個,占比37%。制造業除對專業能力的高要求外,還要求創新能力。職業教育緊貼產業發展趨勢,聚焦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每年優先增設先進制造業領域新專業。例如,2024年,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原有電子信息學院的基礎上掛牌集成電路,注重專創融合人才培育體系建設,形成可推廣的專創融合培育模式,進一步擴大專業布局,加快培育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為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制造業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系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宋梅)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