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加速變革,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職業教育作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已逐步承擔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職責。從「雙高」模式向「新雙高」的升級轉變,不僅反映了職業教育內在發展的需求,更是國家為應對經濟社會挑戰、提升綜合競爭力而作出的必然選擇。
01 「新雙高」設計的內涵
近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講話中提出以「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為導向的「新雙高」建設任務。旨在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提升教育質量,推動職業教育向更高水平發展。以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職業教育改革新趨勢。
「新雙高」計劃的提出和實施,是在延續「雙高」注重內涵式發展的基礎上,對目標定位、實施路徑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和創新。它要求學校不僅要達到一定的靜態標準,更要具備與時俱進的發展能力和適應能力。以應對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的變化?!感码p高」則更加注重深化產教融合、通過學校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實現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01 「新雙高」與「雙高」的異同
新雙高與雙高在職業教育領域均致力于推動高水平發展,但兩者在目標定位和實施路徑上有所不同。
首先,從目標定位來看,「雙高」主要聚焦于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提升職業教育的整體水平和質量;而「新雙高」則更加注重深化產教融合、強調在提升辦學能力的基礎上實現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其次,從實施路徑來看,「雙高」主要通過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式提升辦學水平;而「新雙高」則更加注重加強學校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等方式深化產教融合。
然而,兩者的核心目標是一致的,即推動職業教育向更高水平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新雙高不僅繼承了"雙高"的核心理念和成功經驗,更在目標定位、實施路徑等方面進行拓展和創新。
03 如何建設「新雙高」
「新雙高」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職院校從多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內涵建設:提升辦學能力。高職院校應注重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設計。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機制改革,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
二、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和實踐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和路徑方法。通過與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三、緊跟政策動態: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政府在教育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高職院校應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和發展趨勢,積極爭取政府在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通過建設數字化校園、推廣在線開放課程等方式加強信息化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
五、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注重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為了確保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應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通過定期的教學質量評估、學生滿意度調查等方式收集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管理措施。
04 「新雙高」建設實施路徑
一、高水平辦學能力的實施路徑探索
(1)高目標的設定:學校應設定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高目標,這些目標應體現對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通過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職業院校致力于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滿足社會對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需求,為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2)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高度對接。學校應在專業設置上與地方產業發展趨勢相匹配,確保教育輸出與社會需求高度一致。同時,密切關注行業動態和企業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
(3)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應建設一支專業能力強、教育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隊伍。加強教師管理和培訓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4)高標準教學資源與設施建設。學校應投入充足的資源進行教學環境和設施的建設,包括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教學軟件和硬件設施的配備更新。
(5)科研創新與技術服務的有效結合。學校要教師和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技術服務活動。加強與企業、行業合作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活動。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持的同時,推動學校的科研創新和技術服務能力的提升。
(6)全方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注重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培養,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和職業指導,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7)深度推進國際化教育。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引入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源,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8)校企合作與社會服務的持續創新。學校應與企業共同開展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活動,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二、高質量產教融合的評價體系
當前,產教融合正由 「提倡」 走向 「制度化」,成為了一項國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資源開發的基本制度,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加深,職教創新發展高地、產教融合型城市以及產教融合型企業等建設正在積極推進并取得一定進展。這一趨勢充分展示了我國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推動職業教育區域化、區域職業教育產業化的戰略部署,以及以區域為載體深化產教融合新格局的堅定決心。圍繞「服務區域產業轉型」「提升育人效果」的總體目標,一般會從以下五個維度來考察職業院校產教融合質量。
(1)制度章程。健全完備的校企合作文件及相關規章制度是保障產教融合質量的重要前提,也是各方產教融合政策支持的重要體現。該指標主要考察多方在產教融合的責任、利益及管理等是否清晰明確,共建產業學院的內部運轉是否規范有效。
(2)資源保障。資源的有效整合、堅實的硬軟件配備是產教融合推進的必要條件。該指標主要考察產教 融合的經費投入、設備支持、基地建設、產學研合作、專兼職教師隊伍等質量水平。
(3)協同育人。立德樹人是職業院校的根本使命。作為類型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基本落腳點, 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和發展需要開展教育活動。該指標主要考察課程建設的具體育人協同推進情況,常態化的對接和育人活動實施是否有效。
(4)服務成效。職業教育是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一種教育類型,服務地方是職業教育的優勢所在。產教融合需得到服務對象的肯定和認可。該指標主要考察產教融合的服務內容和成效是否滿足地方發展需要。
(5)滿意度。用戶的滿意度是實施產教融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衡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和產教融合質量的根本標尺。該指標主要考察產教融合相關參與主體的評價。
在職業教育領域,從傳統的「雙高」標準邁向更為先進的「新雙高」標準,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必要步驟,也是提升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的關鍵所在。有效推動高職院校在「新雙高」建設的新征程上不斷取得突破和顯著成效。同時,面對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積極擁抱挑戰,把握每一個發展機遇,確保我國職業教育事業能夠持續、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來源: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