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學的實施場域,是人才培養的主戰場。有效課堂是衡量課堂意義和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標志,其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課堂的實然追求與應然樣態。有效課堂既指課程教學所要達成的具體目標,又指學生在有限課堂時間內的高效率,蘊含了有效和高效的理念。在數智化浪潮沖擊下,職業教育有效課堂又將被賦予怎樣的新內涵?對這一問題的回應將有助于我們立足于數智時代背景審思職業教育課堂的應然樣態,并明晰數字技術在職業教育課堂中應用的必要性。結合已有研究提出的課堂系統要素,立足職業教育本質屬性和規律,本研究提出數智時代職業教育有效課堂的知識層次、能力聚焦、職業適應和生命價值的培養四個維度。
一、基于知識分類的層次梯度
知識是一切實踐和創造活動的基礎,所謂層次梯度是指有效課堂建構以知識分類為引領,呈現層級化、次序化的樣態,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校應有不同的梯度要求,此梯度亦是深度的一種漸次呈現。由于職業教育學情存在梯度,每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主觀因素,對不同梯度知識的接受度各不相同,因而有效課堂中的知識選擇、組合及教授必須符合課堂實際。與此同時,職業院校學生普遍具有渴望獲得認可的內在需求,由于外界的不恰當評價以及自身自卑心理,大部分中職學生存在“習得性無助”,學習的自信心在普通教育的價值取向下顯得尤為缺失。因此,基于學情實施的知識梯度教學對于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重要意義。
數智時代的開放性和技術性為職業教育課堂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整合,使得知識的難易度維持動態平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課堂的有效性。運用數字技術實現適應職業教育學生發展的知識智能化選擇和組合,在知識呈現上形成“由淺入深”“從具象到抽象”的階梯式梯度,表現出多維層次性和可操作性,從而讓職業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主動建構,實現“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轉變,更有助于基于技能、方法、態度等多維度的“軟技能”培養。同時,促進教師角色由“知識傳授者”向“學習指導者”轉變,為教師提供個性化教學方案,為學生提供精準化學習指導。在知識傳授上,職業教育有效課堂應在把握整體學情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特質的魅力,進而不斷實現知識梯度的躍升。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是獨特的人,從挖掘學生的興趣、性格著手進行較低層次梯度的知識傳授,借助技術支持給予必要的教學反饋,使學生依據反饋信息調整學習活動、改變學習策略獲得進步,提升自我效能感是最高效推進更高層次梯度知識教學的機制和手段。
二、聚焦技術實踐的能力向度
具有較高的技術技能核心能力是職業教育彰顯特色和優勢的重要表征。數智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相關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行業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實際操作技能水平和工作經驗要求也不斷攀升,要求從業者具備精湛的實踐能力和深厚的行業洞察力。學生的技術技能掌握狀況直接關系到其專業能力的應用和未來職業的發展,數智時代亦為學生實踐能力的獲得提供了新的情境,如果學生在職業教育期間獲得了充分的實踐訓練和經驗積累,將使學生更快地適應工作環境,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提高就業競爭力。
職業教育課堂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核心,讓學生掌握實際操作技能,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聚焦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也是增強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除掌握知識與技能以外,創新意識、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也為未來職業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職業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類型教育,其課堂教學需要具備實踐性和應用性,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中的關鍵。數智時代的職業教育課堂應關注實踐教學的實際生產環境體驗,助力課堂創設更為真實、直觀的實踐教學情境,有效拓展師生的交互場域,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面向職業發展的視野廣度
學生和教師是課堂中具有高度主觀能動性的參與者,數智時代職業教育有效課堂一方面應是高質量、高效率地達成學生的培養目標,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與職業發展;另一方面應是能促進教師自我提升,加速教師的職業發展進程。職業教育有效課堂不僅要涵蓋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同時也需要聚焦學生的職業發展理念和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徑和要求,培養其適應職業環境的能力,提高職場競爭力和發展力,實現學校教學與畢業后職業發展之間的有效融合。
數智時代提供了多元多維的學習場景,能切實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跳出學科和專業本身的局限圈,生成交叉學科思維,從而拓寬未來職業發展路徑。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僅是傳統認知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而是需要能適應數智時代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變化和能力素質的新要求的人才。職業教育課堂的教學方式正在經歷革命性的變化,教師也需要跟隨時代的步伐,注重數字技術的應用,通過網絡學習交流平臺分享并獲取教學經驗,在教師團體中各展其長、共同進步,憑借數字技術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改進教學設計,逐步在有效課堂中完成自身數字素養的強化,形塑技能型社會下職業院校學生面向未來職業發展的數字素養能力,同時實現自身的職業發展。
四、指向生命成長的價值效度
所有的教育最終都指向人的發展成長,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載體。職業教育有效課堂應將學生的生命成長視為教學的出發點和重點,以挖掘學生個體的才能和潛力為動力,使學生的職業發展更加符合其個人發展的需要,助力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職業教育學生的生命成長既是個體生命潛能的激發,也是集體生命意義的找尋。
個體生命潛能的激發是職業教育賦予課堂的重要使命,有效課堂既要關注學生的現實需求,又要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旨歸。數智時代給予職業教育課堂更高的自由度和選擇權,基于數字技術呈現的浩瀚信息與資源,挖掘有效信息與學生經驗、需求相結合,使課堂既具開放性又有針對性,知識既具有效性又有多元性,喚醒學生個人特質,形成獨有知識和思維體系,進而不斷探索潛力上限并推動生命成長。第斯多惠認為,“任何真正的教學莫不具有道德的力量”,職業教育課堂的意義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是對學生群體生命的關懷、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和正確“三觀”的塑造。立德樹人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導向,應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在集體生命意義的培育中貫穿始終。道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都要避免陷入“泛意識形態化”的誤區。人文情懷、生命關懷、態度及價值觀等并非靠一條格言、一句口號就能傳遞,其在課堂中真正的體現是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情感的表達與交互。人更容易在集體中受到感召,職業教育課堂教學若以集體主義精神為引領,則學生更能汲取發展的力量,內化為自身生命成長的養分。(節選自《職業技術教育》2024年第20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