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重點建成500個左右產業覆蓋廣、辦學條件好、產學結合緊密、人才培養質量高的特色專業群”。這是我國從政府層面第一次正式提出專業群概念。自此高職院校關于專業群的理論與實踐探索逐漸活躍,但學界對專業群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界定。實踐中一般將專業群定義為依托某一個優勢特色專業由一系列密切相關的專業組成的專業集群,專業群并非僅僅將各個專業簡單地堆疊在一起,而是基于內在的聯系和邏輯關系而形成的有機整合。專業群建設一般是依據學校優勢專業特色,遵循專業特色發展邏輯思維而進行,每個專業在群內的角色及其相互關系是專業群建設首先要明確的問題。群內專業在群體中都有其獨特的定位和角色,彼此之間通過緊密的關聯實現協同發展。厘清專業群群內專業間及其與“群主”是共生關系還是寄生關系,是專業群的組群邏輯和專業群建設面臨的實踐問題。
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多重邏輯的交織。綜合當前高職院校專業群組群邏輯,可以概括為三個基本邏輯:產業導向邏輯、學科導向邏輯和崗位群導向邏輯。產業導向邏輯強調將專業群的設置與當地產業發展需求緊密對接,群內專業的內在關聯是基于區域某一特色產業導向而進行的專業集群。這意味著選擇專業和課程應基于對產業鏈中不同環節的需求分析,以確保人才培養及供給能適應未來職業市場變化與人才需求。產業導向邏輯強調產教深度的融合,以保持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緊密聯系和無縫匹配。學科導向邏輯強調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整合。專業群內的不同專業之間會有一定的學科交叉,通過跨學科合作,學生能夠獲得更全面的教育。學科導向邏輯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多元性和綜合性,以培養具備跨學科背景的綜合型人才。崗位群導向邏輯強調將學生的培養與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相匹配。群內專業是基于崗位群對專業人才的崗位技能需求而進行的專業集群。通過與各類崗位群的合作不斷調整專業群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以確保畢業生具備符合不同崗位需求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和綜合職業素養。
審視當前專業群組群邏輯,可以發現這三種邏輯在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中相互關聯、互為支撐。產業導向邏輯為專業群建設提供了方向,學科導向邏輯為專業之間的融合提供了支持,崗位群導向邏輯則保障了畢業生的就業適應性。產業與學科導向強調教育的內外部聯系,而崗位群導向則著眼于學生的實際職業需求。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邏輯應著重綜合考慮專業自身發展、產業需求和與崗位適配性,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進行組群邏輯設計,見圖1。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只有摒棄功利性思想,以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邏輯起點,通過產業、學科和崗位群三個維度的交織,聚焦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培養,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
圖1 專業群綜合組群邏輯分析框架
(節選自《職業技術教育》2024年第20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