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定義職業教育數字化教材
開發數字化教材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定義清楚什么是數字化教材。以上通過對當前數字化教材開發中問題的分析已給這一定義指引了方向。數字化教材應該定義為對紙質教材內容進行數字化表征處理產生的新形態教材。這一定義包括四個重要方面:(1)數字化教材是一種獨立的教材形態還是與紙質教材組合使用的教材形態?它與紙質教材的關系是什么?(2)數字化技術在教材開發中應用的關鍵支點是什么?是對教材內容本身的表征方式進行數字化處理,還是補充數字化教學資源?(3)配合數字化技術需要對教材內容結構做什么處理?(4)是否有必要把數字化教材概念升級為智能化?
(一)數字化教材是紙質教材的平行版本
數字化教材開發中存在一種傾向,即把它理解成獨立于紙質教材,最終將完全替代紙質教材的教材形態。極端數字化主義者往往持這種觀點。數字化教材評審中沒有把紙質教材作為其開發基礎,這一評審機制也在強化數字化教材開發的這一傾向。這種傾向已產生了突出問題:(1)內容質量令人堪憂。教材內容質量提升是個長期過程,紙質教材的長期建設成果應作為數字化教材開發的基礎。對數字化教材的單維度主張,使得其開發缺乏高質量紙質教材為基礎,內容質量普遍非常低下,教材使用者為此非常困擾,不愿意使用。(2)使用時面臨困境。完全脫離紙質教材,數字化教材的推廣使用存在許多技術上的局限性,而且完全放棄紙質教材將產生的什么樣的教學后果尚缺乏足夠的實證數據做支撐。
如果說教材只是一種服務學與教的工具,那么紙數一體化教材才是更為適合教學需要的教材形態,原因就在于兩種媒介的教材各有自己的教學支撐優勢:(1)紙質教材在知識呈現上雖然有許多局限,但文字畢竟是人類知識最主要的記錄載體。知識媒介從竹簡、羊皮到紙張,改變的其實只是知識記載的憑借物,并沒有改變以文字表征知識的形式。完全去除知識的文字表征,會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形成產生負面影響。當然,數字技術也可以呈現文字,但與紙張相比它有不可克服的弊端,比如其閱讀只能平面地進行,無法立體地進行,這對學習者把握整體知識結構有影響。(2)在易攜帶、易移動方面,與紙質教材相比,數字化教材有它的優勢,但也有它的劣勢,因為它必須依托數字化設備,而數字化設備在攜帶和移動方面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3)數字化設備成本制約了數字化教材普及的可能性。體驗數字化教材在教材知識呈現方面的優勢時,必須要考慮一個場景,當一位學習者沒有擁有具備相應技術水平的數字化設備時情況會怎么樣?可能遇到的情況是,一所學校所有學生都不具備這一技術條件,或是一所學校的部分學生不具備這一技術條件。如果把教材開發成完全獨立的數字化形態,當它沒有了可替代的教材形式時,類似情況就會無法處理。開發紙數一體化教材,則可以有效地發揮兩種教材形態各自的優勢,避免其不足,適應多樣化教學情境,從而大大提升教材的教學支撐作用。
紙數一體化教材并非一種教材的兩種獨立呈現形式,教材的紙質版與電子版既有相對獨立性,又要在教材開發上充分考慮二者的連接關系,紙質教材中要充分插入用于在數字化教材中即刻檢索相關內容的標識,使二者在使用時能夠真正成為一個整體,達到相互支撐的效果。紙數一體化教材要求教材的紙質版與電子版在內容及其結構上保持完全一致,使學習者能非常便利地在兩種版本的教材中檢索到同一學習內容。
(二)數字化教材的核心特征是知識的數字化表征處理
數字化教材首先是教材,不是教學資源。因此,真正的數字化教材應當是教材內容本身的數字化呈現,其魅力在于知識的數字化呈現的新穎性、直觀性、創新性,而不是教學資源的豐富性。正如知識呈現從竹簡到紙張轉換,人們拿到的不再是一堆竹簡,而是一本本的書籍,但人們閱讀到的仍然是一本完整的書。數字化教材,首先應該呈現給學習者一本擁有完整內容的教材,其建設水平既體現在教材知識本身的質量水平上,更體現在教材知識數字化呈現的技術水平上。教材知識的數字化呈現,應當使其更為簡潔、直觀,易于學習。提升學習效果是數字化教材建設的核心價值取向。
用教學資源建設代替數字化教材建設,是教材建設中的新瓶裝舊酒行為,這種行為不僅不能鼓勵,還要予以扭轉,因為它將嚴重影響數字化教材建設的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已經有了許多項目支撐,如教學資源庫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等,數字化教材建設必須引導項目參與者把主要智慧集中到對教材內容的數字化呈現方式探索上。
(三)數字化教材開發應當對教材內容進行模塊化處理
只能平面閱讀是數字化教材在使用上的一大局限,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模塊化處理。所謂模塊化設計,即按照特定邏輯,如知識邏輯、任務邏輯、能力邏輯等,把教材內容分割成一系列可單獨進行學習的單位。與之對應的是連貫性設計,即把一部教材的內容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呈現。教材內容通常都要區分成不同章、單元,但這不是對教材的模塊化設計,而是連貫性設計的內容結構化處理。模塊化設計的特點:(1)模塊必須是教學的最小組織單位,這樣才能使得模塊可獨立進行教學。(2)模塊的范圍必須足夠小,是不能再進一步劃分的教材內容,這樣才能保證模塊組合具有足夠靈活性。一部教材只劃分3~5個模塊是沒有實質教學意義的。(3)各個模塊的教材內容必須具有相對完整性,學習完后可形成一項完整能力。
如果數字化教材仍然采用紙質教材的連貫性內容布局方式,那么教材使用者就無法根據需要任意抽取教材中的任一部分內容進行使用,這會使得數字化教材在結構上的使用優勢大大降低;同時數字化教材只能平面閱讀的特點,還會降低教材使用者在檢索教材內容時的便利性,這可能對學習者構建前后知識的聯系產生影響。對教材內容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有效避免這些問題,使數字化教材在結構上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
(四)數字化比智能化更能科學反映新形態教材開發的技術特征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迅猛發展,當數字化教材開發還處于探索狀態時,人們已經開始把智能化技術引入到教材開發中,提出了“數智化教材”概念。應該繼續使用數字化教材這一概念,還是用智能化概念代替它?與傳統的數字化呈現技術相比,智能化技術對知識的呈現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但就目前技術而言,智能化穿戴設備使用的不便利及昂貴價格,嚴重制約了它的普及,只能在一些特定教學場景中進行應用。另外,智能化技術只是一種數字處理手段,其本質仍然是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教材概念應該可涵蓋智能化技術在其中的應用,因而繼續使用數字化教材這一概念更為合適。
二、如何開發職業教育數字化教材
數字化教材能否被使用者接受,能否真正成為當代教材形態的重要創新,從而構建新的學習方式,關鍵取決于它對教材知識呈現方式的研究進展。數字化教材開發的關鍵技術,是深入分析教材知識的特征,選擇更為合適的數字化知識呈現方式,然后開發知識呈現的數字媒介。數字化教材開發需要把教材理論與數字化技術緊密結合,其中對教材知識的分類以及對其特征的深入分析是關鍵環節,目的在于尋找到數字化教材開發的一般技術框架。
職業知識如何分類?有兩種基本思路。一種是根據概括化水平對知識進行分類,如常說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分類框架;一種是按照知識內容的類別進行的分類,如工作對象知識、工作過程知識、工作手段知識等等。數字化教材開發應采取內容維度的知識分類,因為決定數字化呈現技術選擇的關鍵因素不是知識的概括化水平,而是知識在內容上的類型差別。從概括化水平看,知識在數字化呈現技術選擇上沒有明顯區分度,比如原理知識可以通過對不同變量的作用過程的動態化呈現使之更容易理解,工作過程知識也需要通過對整個過程更加直觀地呈現使之更容易學習。布魯納的研究已經說明理論知識同樣可以用動作和形象的方式進行呈現,他認為“任何學科都能夠用在智育上,有效地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兒童。從內容角度對知識的劃分則可為教材的數字化呈現方式提供一般框架,因為形式是服務內容的。
如何從內容角度對教材知識進行分類?通過對工作過程及其所需知識的分析,可以把職業知識劃分為以下成分:工作對象知識、工作手段知識、工作過程知識、工作結果知識、概念與原理知識。工作對象知識是關于一項工作活動實施對象的知識,如原材料、元器件、服務對象等。工作手段知識指為了對工作對象施加活動所采用的工具、手段涉及的知識,如工具、設備的工作原理、結構、功能、使用方法等。工作過程知識指針對工作對象采取的工作步驟、工作方法,以及需要遵守的操作規范涉及的知識。工作結果知識指執行工作過程后獲得的產品、服務、決策等涉及的知識,如產品的工作原理、結構、性能、技術標準、用途等。概念與原理知識指工作過程執行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包括涉及的科學概念和原理。它們在紙質教材和電子化教材中可采取的呈現方式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職業知識的紙質與數子化呈現方式
數字化教材開發中,可根據表1提供的線索選擇擬采取的教材知識呈現方式,開發具體的教材內容數字化呈現載體。不同教材內容呈現方式不具有排他性,即可針對同一個知識點同時采取不同的呈現方式,他們之間合理組合,形成立體化教材內容呈現體系。這是數字化教材開發中最具創造性的過程,同時也是需要大量技術和資金支持的開發環節。數字化教材開發成本遠高于紙質教材,即使是教材修正過程,其成本也同樣非常高。這一判斷可能與對數字化教材充滿熱情的開發者的預期不同。
三、如何管理職業教育數字化教材
數字化教材出版給教材管理帶來了全新課題,比如如何對數字化教材定價?如何規范數字化教材交易行為?數字化教材需要什么樣的內容呈現質量標準?本文擬討論以下幾個宏觀層面的關鍵方面。
(一)數字化教材開發自由度問題
目前數字化教材開發采取的是具有完全充分自由度的政策,只要有意愿的職業院校、出版機構都可進行開發。這一政策有利于激發各方數字化教材開發積極性,摸索出數字化教材開發的科學路徑。然而數字化教材開發難度大,而且目前尚未形成普遍認同的范式,探索性開發中產生了許多偏離預期的現象,常見問題是開發的并非真正的數字化教材。針對這種狀況,為了避免浪費,有必要對開發行為進行規范,只鼓勵部分有實力的職業院校、出版機構進行數字化教材開發,并采取先立項后開發的管理措施,開發成果經認定后推廣使用。待數字化教材開發技術成熟,形成了基本范式,再全面開放其開發行為。
(二)數字化教材集中管理問題
數字化教材具有問題發現難度大的特點。直觀性是數字化教材呈現的突出優勢,但其內容是以隱秘方式存在的,只有運行終端設備,點擊到相應內容啟動按鈕,且播放到相應位置,數字化教材的內容才能呈現出來。當這一特點與易于修改的特點相結合時,數字化教材在審查上存在比較大的內容風險。為了加強對數字化教材的內容管理,有必要把它們集中到經教育行政部門授權的數字化平臺進行管理。
(三)數字化教材修訂自由度問題
數字化教材具有內容易于修改的特點。數字技術本身日新月異,相對紙質教材,數字化教材的突出優勢也是可以經常更新,使教材能持續地給學習者提供新鮮感,吸引學習者的興趣。因此,在保證基本知識與紙質教材同步修訂前提下,應賦予數字化教材開發者充分的教材更新自由度。每次更新,教材開發者應提供明確的更新說明,這既是為了便于教材使用者更好地使用數字化教材,也是為了促進數字化教材管理的規范化。(節選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年第23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