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導:以1+X證書標準及其考核方式引導學習評價的系統性變革
首先,通過1+X證書標準引導人才培養標準和課程標準的變化。1+X證書制度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引導教育機構關注學習者整體素質,強調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能力,支持學習者在具體的任務情境中學,破解因為學科主義造成的靜態的知識觀、整齊劃一的教學觀、知識偏向的能力觀。在課程標準上,1+X證書制度強調任務模塊的過程性生成、學習活動的連續性構建,進而在培訓過程中培養真實任務的解決能力,這就要求課程標準從傳統的知識、能力和技能分離的標準,轉向圍繞技能等級相關的職業素養的發展程度、行為變化等內容。
其次,1+X證書制度強調技能層次的評價,弱化抽象知識的評價,并呈現逐步擺脫“紙筆考核”的模式,這給職業教育評價變化帶來了新的方法論。職業教育要在日常教學中融入1+X證書培訓的同時,在評價上引入“工單模式”的過程性評價,按照工藝標準、產品生產流程、工作模式實際操作評價,不僅關注工作結果,而且關注過程中的技能細節,在評價中關注學習者的整體素質。
內改: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促進學習評價的系統性變革
首先,學習評價要理解技能。1+X證書制度的本質是引入了技能的評價,在1+X證書制度的認知范疇,技能反映的是“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是包括觀念性的、內隱形的、動作結構化的復雜性的因素綜合,需要學習評價理念的提升。
三保障:推進教師、教材和教法的系統性改革
系統性地推進教師、教材和教法改革,是優化評價的前提和基礎。從教師角度講,教師是學習評價的主體,1+X證書制度的落實,需要得到教師系統性的支持,學習評價理念、程式、效用的發生,需要依托教師來實現。在1+X證書制度中,教學工作者和學習者不是簡單的評價與被評價的關系,教師同樣需要通過學習評價反觀自己,開展反思和內省,適應1+X證書制度下的評價及其整體生態。教師一方面需要掌握將1+X證書制度的教育教學落實到課堂學習中來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需要理解1+X證書制度下學習評價變革的邏輯、形態和方法,給學習者的學習做出滿足學習者復合型能力成長的綜合性評價,并予以及時反饋,支持學習者按照評價的指引,開展反思性的學習。
從教材來講,“1+X證書制度下職業教育教材是實現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中介的教學體系和社會需求體系對接的有效途徑”,對于學習評價來講,教材所設計的學習活動軌跡是獲取學習者技能進階程度的參照,同時教材也提供了學習者自主淬煉技能的內容指導。因此,教材需要理解學習者技能評價的模式,根據學習評價有針對性地優化體系設計和學習活動設計。
從教法來看,教法實質性地決定了學法,也決定了評價的結果。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來看,教學內容需要從學科導向轉向能力導向,關注學習者生命的整體構建成為教學發生的首要驅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習者的實踐能力是教學價值的核心評價,學習者圍繞學習活動開展參與式建構成為師生互動的主要形式,實現從“知識灌輸”“技能訓練”轉向“能力鍛煉”。總之,教學通過教學理念的轉向,支持學習者提升綜合能力,實現學習評價對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支持。
兩平臺:大數據平臺和學分認證與轉換平臺
1+X證書制度驅動學習評價走向過程、走向學習者自身,建設大數據平臺記錄學習者學習過程,完善學分認證與轉換機制,建設學分認證與轉換平臺,是支持1+X證書制度下學習評價的重要基礎機制。通過探索與過程性大數據結合,實現全景式的獲取學習者學習的情況,展現學習者自身與任務互動的過程,以及與其他學習者交互過程中的文化互動,可以有效地彌補總結性評價造成的片面、偶然和難度大的問題。從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平臺的價值來看,建立學習者參與技能等級證書的轉換機制,整合專業技術隊伍開展標準研制,規范區域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習成果轉換,支持學習者通過認證與轉換,獲取學歷教育學分,促進教育機構的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學習者學習主體意識等的形成,是塑造符合1+X證書制度的學習評價生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