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在理論上明晰其科學內涵與核心要義,而且需要在實踐中形成顯著的現實表征。由于職業教育發展涉及的內容較多,因此,本文僅選取職業教育中的幾個主要領域分析其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表征。
一、專業建設高質量發展的表征
專業建設高質量發展主要表現在專業方向與特色、人才培養、師資建設、科技研發、教學條件、國際交流等方面。
第一,專業方向與特色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切實需要。專業設置應有穩定的發展方向與鮮明的育人特色,與職業院校所在區域的主導產業與社會需求高度匹配,能夠滿足行業企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用人需求與技術服務需要。第二,人才培養模式符合職業教育基本規律與人才培養需求。類型教育定位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遵循,是區別于普通教育的基本原則,而且人才培養模式必須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不做表面文章。第三,師資建設能夠保障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需求。“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對教師的特定要求,職業院校應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方面注重教師教學工作的實效性,而不僅是著眼于教師的雙師資格。第四,科技研發注重行業企業的“四技”服務并反哺教學。職業院校的科技研發重點不在理論創新,而是以面向行業企業提供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與技術服務為重點,同時加大教學反哺力度,為人才培養服務。第五,教學條件能夠滿足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需要。第六,國際交流為專業發展提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與經驗。
二、課程教學高質量發展的表征
課程教學高質量發展主要表現在課程教學的目標、態度、方法及效果等方面。
第一,課程教學目標應符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教學目標隱含著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制訂教學目標的基本遵循。以類型教育定位為依據,職業教育課程與普通教育不同,應以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為主要目標,即便是理論課程也應考慮到技術技能培養的需要。第二,課程教學態度應注重師生課堂關系的協調。教學態度包括教師的任教態度與學生的學習態度,雙方的教學態度是師生課堂關系的核心內容。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僅需要認真努力,而且要針對學生技能發展的需要開展教學計劃;學生的學習態度必須從學分積累轉向技能習得,由此才能構建符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課堂關系。第三,課程教學應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與工具。職業教育課程不宜采取單一的理論知識灌輸方式,尤其是實踐性課程,應以信息化技術為教學工具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如仿真教學、示范教學、案例教學等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滿足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第四,課程教學效果應注重課程評價體系改革。課程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課程評價指標,課程評價指標綜合反映課程教學的目標、內容、過程、結果等主要環節。因此,職業教育課程評價指標應圍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集中體現課程中包涵的價值觀、知識觀、人才觀等內隱的要素,分類型、分層次構建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
三、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表征
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主要表現在教師個體發展、學生發展、專業發展、院校發展等層面。
個體發展是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教師隊伍是一個專業化的集體,由數量眾多的教師個體組成,只有教師個體實現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職業院校教師正經歷著從傳授知識與技能的“人師”,到企業技能創新的“能師”,再到服務技能型社會的“培訓師”等角色的轉化與融合過程。
學生發展是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指向。在存在價值層面,教師個體發展是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一面,而學生發展是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另一面。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必須以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為指向,從而造就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專業發展是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集體行動。專業既是教師施展專業特長的共同體,也是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協作平臺,專業與教師之間是相生相伴的緊密關系。對于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專業發展既是目標也是結果,是教師專業共同體為了共同目標和結果的集體行動。
院校發展是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應然結果。職業院校的發展歸根到底是教師隊伍共同推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展必然促進職業院校的高質量發展,進而影響職業教育的整體高質量發展,反之亦然。因此,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厘清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與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雙向因果關系。
四、校企合作高質量發展的表征
就目前而言,校企合作高質量發展重點在于提高校企合作辦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時效性與滿意度等。
明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要素,提高校企合作的針對性。職業院校必須明晰校企合作中實踐教學的核心要素,列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清單,有目的地設置合作項目與任務,才能有效提高校企合作的針對性。
推動校企雙方實質性合作辦學,提高校企合作的實效性。職業院校必須與行業企業開展具有市場效益的真實合作項目,才能提高校企合作的實效性。
瞄準產業發展的前沿需求,提高校企合作的時效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必然是能夠滿足當前或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的行業人才,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在開展實踐教學時必須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前瞻性與時效性,在設計校企合作項目時同樣如此,不能重復使用過時的或淘汰的項目和技術,而應該以最新的市場需求為準則開展合作,避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內容的滯后。
協調校企雙方利益共享,提高校企合作的滿意度。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必須在滿足自身人才培養需要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合作企業的利益需求,只有校企雙方都能獲得較高滿意度的合作才是可持續的合作,才能激發企業參與辦學的積極性,進而實現校企合作的高質量發展。
五、職業培訓高質量發展的表征
職業培訓高質量發展主要表現在職業培訓的理念、過程、方法與效果等方面。
更新職業培訓理念,引領職業培訓高質量發展。由于職業培訓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更加明確,職業培訓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職業培訓理念更新不僅能夠引領職業培訓自身發展,而且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影響巨大。及時引入國際職業培訓新理念,對我國職業培訓高質量發展具有較好的借鑒啟示意義。
管控職業培訓過程,推動職業培訓高質量發展。職業培訓過程涉及職業培訓的所有要素,包括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工具、培訓條件等,甚至影響到培訓結束后的評估。因此,必須對培訓過程加強管控,避免職業培訓流于形式,從而保障職業培訓質量。
升級職業培訓方法,促進職業培訓高質量發展。在信息化時代,培訓方法日益多樣化,尤其數字化培訓工具與方法發展迅速,為職業培訓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因此,職業培訓必須充分發揮多種培訓方法的優勢,提高培訓質量。
重視職業培訓效果評價,保障職業培訓高質量發展。職業培訓效果評價既可以衡量職業培訓結果與預期目標的差距,又可以作為下一次職業培訓的參考依據,從而保障職業培訓的高質量發展。當前的職業培訓普遍缺乏效果評價環節,在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補上這一課。
來源: 節選自《職業技術教育》2023年第9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