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強調“以職業本科為牽引”,明確了職業本科的新發展定位,并對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此,筆者所在的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持續聚焦內涵建設,以“三個抓手”深化職業本科教學改革,為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打牢穩步發展的根基。
01 緊盯產業發展,抓好本科專業梯度建設
專業是學校與產業人才需求之間的重要接口。職業本科專業建設,既要充分發揮原有專科專業優勢,又要開展大量充分調研,確保滿足產業所需及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體現職業本科類型特色。
一是依“規”定“需”,摸清本科專業的開設要求與發展訴求。研究體現產業未來發展走向的產業發展規劃,能了解職業本科專業開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發展重點。學校深入研究國家、省以及各有關重點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分析每一個本科專業面向的高端產業未來幾年的發展重點和人才需求等情況,并按照專業設置管理辦法,深入相關行業企業調研,校企共同明確本科專業建設規劃和職業面向、人才需求、培養規格、辦學條件要求等。
二是對“產”定“式”,形成“雙契合”職業本科專業建設模式。跨界屬性要求職業教育必須緊密對接區域產業發展設置專業,要全面梳理已有專科專業建設情況,對照區域產業發展層次需求,確定專、本專業協調發展的專業發展格局,并以此為指導推動本科專業設置既以優勢??茖I為基礎,又以重點產業為服務面向。
三是深“研”定“位”,推動職業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觀念轉變。通過對普通本科、高職專科培養規格等進行比較區分,可以得出職業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不是什么”,為初創階段確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口徑、知識技能結構提供指導。隨著實踐的深化,學校意識到只有弄清職業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是什么”才能更精準制定培養方案,因此深入調研百余家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的工作崗位,形成崗位信息庫,基本明確了職業本科專業的職業場景、崗位面向、專業技術應用層級等。
02 融通產教鏈條,抓好課程體系系統構建
課程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細胞,不同人才定位的教育需要不同課程體系支撐。校企雙主體聯合構建課程體系,是關鍵辦學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
一是以“崗”定課,校企重構專業核心課程。職業本科與高職??迫瞬排囵B最直接的區別,應體現在瞄準的是不是高端崗位,并以此為依據開發課程。學校緊密把握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選擇“雙高”專業對應的本科專業實施模塊化課程開發試點,在前期采集分析海量崗位信息基礎上,分類走訪了鋼鐵、冶金等產業的高端企業,共同梳理企業高端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并分解成若干知識點和技能點。同時,還把與本科專業密切相關的技能競賽、技能等級證書要求分解成若干知識點和技能點,由校企專家基于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格、專業基礎條件等進行組合,生成模塊化課程,為不同起點生源實施個性化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二是循“律”設課,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安排課程。學校各本科專業結合行業特色,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和職業教育發展規律設置課程、實施教學。通識課程模塊方面,以鋼鐵智能冶金技術專業為例,為支撐“冶金傳輸原理”等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決定開設高等數學等課程,數學類課程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一起研討確定專業課所需數學知識點,并將數學建模思維方法和專業課程案例融入數學課程相關內容。拓展課程模塊方面,結合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定位,設置了延伸專業知識技能的研究型課程、順應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數字化系列課程、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公共選修課程、創新創業類課程四類拓展課程。
三是借“坊”組課,教師依托“轉化坊”選擇與組織課程教學內容。課程開發明確了專業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如何向學生講解?項目教學是有效模式。其中,好的項目應是來自企業實際生產、教師技術研發的“真實項目”,但因其內含大量企業專用術語、特定數值,且各企業的技術參數、生產場景也不盡相同,不能直接進入課堂,學校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形成了幫助教師開發課程教學內容的機制——轉化坊,通過“坊”,教師團隊在課程標準的導向下,把企業真實項目的“個性化”內容進行二次加工,轉變成適用于課堂教學的“共性化”教學內容,不僅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學的良性互動機制,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創新能力。
03 整合校企資源,抓好培養載體有效搭建
多元辦學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學校堅持自主開發與系統升級并重,對接企業真實生產、引入企業資源,加強教材和實習基地建設,扎牢培養載體。
一方面,因“需”開發,有序推進本科專業教材建設。堅持需求導向,把摸清專業教材缺口與長遠規劃建設相結合,分階段開發本科專業教材,以真實生產項目、典型工作任務、實際案例為依托,突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注重“崗課賽證”融通。同時,借助參與特色行業教材開發的機會,系統布局本科專業教材建設。
另一方面,“改”“建”結合,打造一批研訓并舉的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基地是本科學生熟悉設施設備、了解工作場景、習得技術技能的重要場所。學校通過“升級一批、共建一批、賦能一批”的方式,推動基地內涵提升。在升級校內基地上,對接頭部企業工作場景,新建和升級改造一批與市場對接好、體現先進工藝和技術的實訓室,實踐教學基地的科研功能得到增強。在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上,對接綠色鋼鐵冶金生產全流程,聯合首鋼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還引入中測計量公司等一批行業領先企業最新技術、模式、工藝、設備,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在數字化賦能實訓基地上,加大虛實結合實訓基地建設,建成國家級綠色鋼鐵智能生產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應用“數字孿生”技術將河鋼集團現場生產數據同步映射到虛擬仿真基地,利用VR虛擬生產操作系統,實現學生遠程實訓、實踐操作與考核。
來源: 《中國教育報》,作者系薛曉萍,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校長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