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階段的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進程中,課程思政已經成為考核改革工作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評價標準。課程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深挖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通過將將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專業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達成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
那么,要如何將思政教育深度嵌入專業課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呢?
一、系統化設計
課程思政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需要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方案設計、教學實施以及教學評價等全面進行系統化設計。以人才培養目標為起點,將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學科教材、課程教學、課堂管理、課后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制定思政教學目標,重構體現思政要素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并構建以課程思政為重要考核指標的教學評價邏輯,全方位建構課程思政的育人體系。
二、深挖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要深挖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不斷拓展課程的深度和廣度,確保課程思政效果的達成。要立足于育人生態,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治勞動教育、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等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同時尋根于學科生態,從學科本身出發,梳理深挖課程知識點蘊含的多樣化思政元素,在價值觀理念、哲學思維、專業邏輯和共性情感等方面進行串聯。
三、自然融入教學實施
課程思政要深度要與教學實施深度融合。以專業知識教學為主,思政教育為輔,將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教學過程中,用“潤物細無聲”地方式去逐步陶冶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促進學生的吸收內化。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自然,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講解要無縫連接,避免出現思政內容與課程內容毫不相關以及主次不分的問題。
四、實行差異化教學
實施課程思政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實行差異化教學。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不同行為方式和不同的職業傾向,構建符合學生思想行為特點、成長需要的育人模式,并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允許學生用個性的生活體驗詮釋價值觀。
來源:思政研究院。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