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這個硬道理,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重點任務落地見效。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是我國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職業教育在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基礎性關鍵性作用。為此,《中國教育報》邀請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戰略性與政策性重大招標課題C11“服務技能型社會的江蘇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機制與路徑研究”的三位課題組成員,探討當下強國建設中職業教育的時代價值與改革路徑,思考技能型社會建設的人才挑戰與破解之策,分析數字技能人才培養的市場需求與改革方略,以期從不同視角為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新的思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對教育強國建設作出部署。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教強國建設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主張努力打造職教強國,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
建設職教強國的時代價值
價值一,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人才的需求往往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既需要能夠引領科技前沿的科學人才,也需要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能人才。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一些地區出現“機器換人”的現象,技能人才的價值一度受到質疑。理性分析可知,機器所替代的大多是簡單勞動、體力勞動崗位,數字化轉型同樣催生了新的技能學習需求,技能人才在各行各業仍然不可或缺。我國是典型的學校本位職業教育模式,政府在職業教育辦學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性作用,以國家力量探索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建設職教強國,對于培養國家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大有裨益。
價值二,助力中小微企業轉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其中關于“科教融匯”的提法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萍际菄覐娛⒅趪铱萍紕撔麦w系中,職業院校的作用長期受到忽視,因此需要站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高度,重新審視建設職教強國的重要意義。職業院校更加致力于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轉型升級,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直接的技術指導、服務、咨詢等,力求解決企業當前階段所面臨的技術難題,推動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產品升級、技術改造與更新等。而且,職業院校所培養的技能人才在國家創新體系中也能發揮重要的“粘合劑”作用。為了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推動大量前沿技術的普及與應用,需要發揮技能人才在“黏合”創新鏈諸多環節中的重要作用。
價值三,為國家重大戰略提供支撐。面向“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的重要主題。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如共同富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來實現,有賴于大批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隊伍,這支隊伍是推動經濟建設、縮小貧富差距、提高人民收入的主體力量。鄉村振興的實現同樣離不開技能人才,尤其需要大批“下得來”“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可見,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高素質技能人才是重要的基礎性力量。統籌謀劃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與速度,加快推進職教強國建設,是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
建設職教強國的現實路徑
路徑一,在“做大”職業教育上下功夫。我國的人口出生率雖然近年來持續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國家。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仡櫢母镩_放以來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走的規模式發展路線,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職業教育需求,為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了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就現有規模而言,我國職業教育已經十分龐大,無論是在高中教育階段,還是在高等教育階段,都與普通教育大體相當,大大推進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面向未來,建設職教強國,需要保持住人口巨大這一優勢,繼續在“做大”職業教育上下功夫,鞏固辦學規模,拓展辦學形態,致力于通過職業教育不斷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大幅提高勞動參與率和勞動生產率,把巨大的人口優勢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路徑二,在“做全”職業教育上下功夫。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快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步伐,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全民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學習型社會的建設離不開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能提供面向全年齡人口,覆蓋全生命周期,照顧全時空場景,滿足生活、工作、閑暇需要的適切的教育與培訓。為此,需要在“做全”職業教育上下功夫。要拓寬職業教育的招生對象,面向廣大社會人士開展公共技能培訓,確?!叭巳恕庇袡C會學習技能;要堅持職業教育開放辦學的理念,為職業啟蒙教育、職業培訓等提供合適場所,并積極走進社區,確?!疤幪帯庇袡C會學習技能;要發揮職業教育的技術優勢,開發數字技能學習資源,確?!皶r時”有機會學習技能。
路徑三,在“做特”職業教育上下功夫。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與產業、行業、工作的聯系更為緊密,是一種較為典型的跨界教育。在實際辦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凸顯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然而,長期以來,職業教育受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影響較大,其區別于普通教育的辦學類型特征并不突出。為改善這一局面,建設職教強國,需要在“做特”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學徒制,發揮學校與企業在育人過程中的雙主體作用,形成具有高度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特征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產教融合服務組織,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和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另外,要大力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師型”教師,強化教師在職前階段的企業實習教育,引導教師在職后階段深入企業實踐,提高其專業實踐能力與實踐教學能力。
路徑四,在“做專”職業教育上下功夫。從誕生之日起,專業性就一直是職業教育辦學的重要特點。為了建設職教強國,需要堅守職業教育的專業屬性,并在“做專”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根據科學的人力資源市場調查,分析用人單位對技能人才需求的數量與質量,以此為依據設置合適的專業。另一方面大力提高課程與教材開發、教學方式等的專業性,通過嚴格控制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來充分保障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此外,還要做好畢業生職業發展的跟蹤調查工作,根據反饋意見為職業院校改進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專業性的參考。
(作者系江蘇理工學院職教研究院院長)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