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應多管齊下,多渠道、多方面采取思想和行動層面的措施。首批通過驗收的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基本都對驗收標準進行了認真梳理,形成了一些經驗范式。例如,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的通過構建專業群體系來全力打造2+3+X高原高地高峰專業教學團隊體系、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的打造結構化“教學+工程+科研”教學創新團隊、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建立“六方協作共同體”的教學創新團隊體系等。但是,通過驗收的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在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和組織管理方面仍需要進一步總結、優化和提升。團隊建設的優化路徑主要有觀念更新、技術創新、組織制度創新三種。提升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在跨界合作中的主體協同創新能力,其核心思路是打通團隊不同主體間的交流障礙,提升團隊主體的協同參與能力。通過加深團隊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現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整體效能提升??傮w而言,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優化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發展路徑。
一、觀念創新:樹立共同目標愿景,提升“場”內主體的契合性
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需要形成一致性的目標。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作為一種跨界松散組合的新型組織,為增進組織的管理效率,成員需要達成共同愿景。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需圍繞教育教學創新,遵循專業—協作—創新的實踐邏輯,跨專業跨單位組合,完成教育教學、技術研發和資源開發等任務,達成個體專業發展與團隊資源整合的終極價值目標。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面對自身利益、目標期望、職業規劃都不同的個體,成員彼此的價值觀、文化一致性、觀念契合性,必須通過文化治理的方式展開。
團隊文化的建設有助于團隊行動一致性的達成。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場域涉及的主體,其建設需通過關注教師情感發展、團隊教學過程管理、教師投入度等軟性指標呈現,并積極促成教師個人發展目標與團隊目標的融合。在對團隊的管理方面,需要打破原有的科層制結構和項目制管理方式,加強日常管理和過程管理,細化任務指標,強化合作探究,團隊成員平等交流。團隊文化的建立,有助于增進團隊成員的認同感。組織認同存在于三個層面,個人層面、角色層面和人際層面。因此,對于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而言,在個人層面,應加強個體目標與組織目標的融合。通過多次開展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研修、研討、參觀等方式,形成協作協同的新慣例、新規范,以加強團隊成員的組織文化認同感和行動的一致性。并且在團隊建設中注重教師的情感、個性的發揮,打破長期以來教師自主意志被團隊整體抑制的現實問題。在角色層面,需要明確組織成員的責任和義務,構建團隊帶頭人、骨干教師、企業技術人員等在內的角色體系。在人際層面,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應在各主體對話交流中,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方面加深協同合作。從教學過程管理來講,需要通過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標準、重構課程組織、參與課程評價等,以引導組織成員實現組織目標。從教學內容來講,需要通過引進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課程標準、課堂教學,對接崗位最新標準。從教學模式來講,需要使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情境教學法等方法,重構課堂教學,變革傳統教學方法,實現團隊教學能力創新。
二、技術創新:打造創新服務平臺,增強“場”內主體的交互性
創新氛圍的營造、自由開放的文化也是促進技術技能知識轉化再生產的重要要素。團隊在溝通自由、相互激勵的氛圍中,技能交互、技術迭代,能加速進行知識再創造,形成可持續性競爭優勢。通過創新服務平臺的打造,建立跨領域、跨專業的協作創新體系,團隊成員組成跨界組合,每個成員跨越自己的專業界線,信息共享交換,相互認同,融合發展,實現知識再生產。職業教育的知識創新來源于顯性知識,更源于經驗、直覺和靈感等默會知識。默會知識決定了成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團隊成員特別是企業兼職教師的工作經驗、技術訣竅都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在知識的創新過程中,對默會知識進行充分的轉碼和傳遞,借助數字技術,依托實訓設備,通過技能平臺促進技術技能的創新和生成。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需要以教學科研、項目研發和社會服務為抓手,共同建設產教融合平臺、培訓基地、研發中心和名(大)師工作室等,以職業教育理念迭代、課程體系重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引領,促進創新團隊成員在各個領域的互動協作與跨界融合,全面提升教學創新團隊的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
打造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是實現多主體利益訴求的重要載體。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資源在相互交融中需要重整重構。例如搭建技術服務平臺、創新工廠、資源共享平臺等,將所需資源充分利用、深度融合,使資源在集成中整合重構。作為學校需要明確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目標和方向,做好資源整合的頂層設計。團隊還需要充分挖掘區域企業產業特色、資源優勢,強化自身發展。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資源配置效率應體現互補特征,必須重視企業參與。通過召開團隊建設理事會、研討會等形式,以及課程建設、教學課堂、科研項目、技術服務等活動,確保各個主體參與,多頻次促進主體交流互動。創新氛圍的營造、自由開放的文化是支持技術技能知識轉化的重要因素。在團隊建設發展中也需營造輕松、自由的氛圍,促進主體平等溝通、智慧碰撞。
三、組織創新:建立學習型組織,增進“場”內主體的復合性
建設學習型組織,打破傳統的組織邊界是破除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效能低下、組織協同創新能力欠佳的關鍵。當前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實踐,多側重于學校及上層組織的外部激勵和績效考核,成員內生動力不足。想要實現知識的創新和成果轉化,首先,需要組織層次扁平化。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需要打破部門和行業界限,摒棄職能化管理方式,增強組織管理的靈活性,增進場內主體技能的復合性。組織結構設計需要由原來的學校教師為主、企業師傅為輔的主次關系,轉變為教師和師傅通力合作的伙伴關系,使教師與企業師傅相互學習、彼此幫助、技能共享、協作協同,促進多方合力共同作用??梢酝ㄟ^互聯網技術手段,使用騰訊會議、微信等多種溝通交流方式,跨時空跨情境開展交流活動。其次,應推進文化治理。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要倡導個性化組織文化,出臺相應的自由開放支持政策??梢酝ㄟ^創建學習型團隊,變革心智模式,跨界學習,知識遷移,從而實現知識轉化和知識創新。最后,改善領導風格。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需要注重內涵質量提升,實行民主化科學化管理。團隊帶頭人應著力于構建組織愿景、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激勵成員充分發揮個體優勢特長,提升組織效能和協同管理能力。
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還應完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對于積極參與團隊共享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成員給予政策傾斜,保障教學資源提供者的正當權益。通過規范激勵制度,形成資源整合的長效機制。同時變革管理模式,搭建資源共享平臺,成員分享資訊、知識、技術、資金等資源,改善合作效果,并共同承擔責任,實現跨文化的對話互動、跨部門的資源融合和跨專業的知識管理,從而實現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效能整體性、系統性提升。(節選自《職教論壇》2023年第12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