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雙高計劃”(2019—2023年)績效評價工作。各建設單位作為高職類型教育改革的探索者,亟須將“唯指標論”的“迎評”心態轉變為“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自評”心理,將站在教育、面向產業、服務產業的“路徑依賴”轉變為站在產業、審視教育、提高能力的“反向思維”,找準績效評價中的三塊“板”,以此作為院校層面“雙高”建設終期績效評價工作的基本前提。
突出“長板”。充分體現預期目標的完成程度和進步程度。即站在產業經濟發展對人才要求的角度,對照發展基礎和自己設定的目標,審視學校取得了多少進步、實現了哪些成效、提升了什么能力,進而把相關任務的完成程度、努力程度充分體現出來??梢钥紤]的指標和評價方式,主要包括:一是關鍵指標的完成程度??梢酝ㄟ^相關指標的數量和質量,以及產出的經濟效益來評價“雙高”項目在關鍵指標上的實際完成情況,如科研成果產出、高技能人才培養、技術轉移和產業化等方面。二是管理創新的思路和成效??梢酝ㄟ^改革措施的實施情況和效果,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情況來評價“雙高”項目在管理創新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如機制改革、組織架構優化、人才引進和激勵等方面。三是合作交流的程度??梢酝ㄟ^合作的數量和質量、國際交流的頻率和影響力,以及合作成果的實際應用情況來評價“雙高”項目在產學研合作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四是優勢特色的發展程度??梢酝ㄟ^相關專業或行業的排名、同行認可、成果引用、專利申請與轉化等來評價“雙高”建設在重點領域的發展情況,判斷是否形成了自身的優勢特色,以及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比較優勢??偟膩碚f,要突出“雙高”項目的“長板”,評價的視角應該是站在產業角度來審視教育,注重項目的獨特優勢和突出成績,充分考慮項目的整體目標完成情況和努力程度,進而綜合評估項目的績效和貢獻。
補齊“短板”。明晰距離標桿的差距進而精準推動改革。即站在產業經濟發展對人才要求的角度,對照同類型學校、同類或相近專業(群),審視學校所處的水平、所在的梯隊,以及距離標桿還有多少差距。進而,采用以下方法精準推動發展改革:一是鑒定“短板”??梢哉驹诋a業角度,通過科技研發、工藝改進、師資力量、創新能力、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的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和對比分析,找出“雙高”建設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之處。二是分析原因。可以通過調研、訪談、數據統計和對比分析等方式,對“短板”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找出產生原因和影響因素。三是設定目標。可以根據國內外領先的學科專業、高水平學?;蜓芯繖C構的發展狀況和實踐經驗作為參考,明確標桿和目標,根據現狀和未來發展需求,確定合理的目標和指標,真正實現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雙高計劃”核心價值。四是制定未來改革方案。鑒于“雙高”建設引領著中國職業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決定著中國職業教育向世界職業教育能夠貢獻的力量,學校理應根據“短板”問題和目標需求,站在產業經濟發展對人才要求的角度,在改進科研管理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制定學校未來具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以實際行動推動“雙高”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
鍛造“新板”。站在產業經濟發展對人才要求的角度審視教育,明確學校新的發展目標。院校層面需要切實把握產業鏈與教育鏈緊密對接,找尋校企合作最大公約數,真正實現“跳出職教看職教,立足產業辦職教”。一方面,需要了解和關注當前產業經濟的發展趨勢和需求,以及人才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通過分析產業經濟的需求,更進一步厘清學校未來的發展重點,使教育與產業經濟相互促進和融合發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另一方面,院校層面通過站在產業的角度,反觀其辦學定位,確定學校新的發展目標,即學校創新發展的指導思想和方向,涵蓋學校的目標、特色、定位和特點等方面。進而以“反向思維”尋求創新和突破,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和措施,從而實現以“雙高”建設為抓手,更好地發揮學校的優勢和特色,提高學校的績效和競爭力,促進學校邁向更高水平的目標。
高職學校與經濟社會聯系最緊密、服務產業發展最直接,應發揮人才培養主體作用,緊緊抓住“雙高”建設績效評價契機,一方面研判面向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提供優質人才資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審視面向人的全面發展,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培養教育體系的使命和要求,進而充分回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教育現代化發展需要、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職業教育發展訴求。
(作者單位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智能技術賦能職業教育增值評價研究”[項目編號BJA220260,主持人宗誠]系列成果之一)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