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是核心要素,基礎和先導靠教育。高等院校如何發揮支撐作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5位代表委員,同時也是大學書記、校長,提出了建議,來聽他們怎么說——
陳雨露——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要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的關鍵引擎,應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展現更大作為。建議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創新人才。加快原創性科技創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新動能。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全鏈條支撐。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問題,為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提供智力支持。
張?!珖舜蟠?、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關鍵交匯點,肩負著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雙重任務,可以說是新質生產力的策源地。從基礎研究突破到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政府、高校、企業等需要協同合作,形成一條促進科技成果產生和應用的創新鏈。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新產業發展,都需要一批又一批適應創新發展需要的新時代勞動者。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務。吉林大學將根據學科發展動態和國家重大需求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有的放矢培養緊缺人才。
金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高校是重要力量,要著力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深化改革,一體推進。要把構建一流大學創新體系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實現向綜合性研究型創新型大學的新跨越。高校要大力培養創新者,加快走融合創新之路。要發揮高校基礎學科優勢,與頭部企業合作辦新工科,協同攻關、合力育人,增強引領產業創新的核心競爭力。建議支持高校構建長周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區,把產教融合納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高校與企業協同發揮創新主體作用。
方守恩——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黨委書記
高校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發力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加快構筑高水平人才高地。高校應該主動擔當作為,集聚更多高層次人才,以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多優秀的人。二是加快建設科技創新策源高地。要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重點布局和建設一批面向未來的高水平研究平臺,充分發揮有組織科研載體的作用,努力提升原創性和顛覆性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擴大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面。三是加快構建以創新為導向的教育評價體系。要把推進教育評價改革作為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抓手,引導科研人員聚焦研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卡脖子”問題,勇于探索未知領域。
嚴純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發力點,我們必須更好地擔負起推動科技創新的重任,在人才支撐、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上見行動、有作為、作貢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至關重要,蘭州大學將持續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以學科交叉融合為“催化劑”,推進有組織的科研創新,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和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構建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從整體上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
來源:微言教育。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