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一條主線——深入推進課程思政,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 實施兩大工程——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程,以數字化促進高等教育轉型和重塑。
? 培養三類人才——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戰略急需領域人才和拔尖創業人才。
? 優化四大布局——優化學科專業布局、高等教育區域布局、直屬高校和共建高校布局、專家隊伍建設布局。
N建強核心要素——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創新和推動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全面提升。
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3389個專業點,數量之多為歷年之最……
召開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工作推進會暨計算機“101計劃”成果交流會,宣布計算機“101計劃”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開年以來,高等教育領域大事不斷,樁樁件件直指改革核心問題。今年全年,高等教育將如何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要求,超前謀劃、加快推進改革創新?
4月2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安徽合肥召開2024年全國高教處長會。會上,高等教育司部署今年著力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一二三四+N”主要任務,號召部、省、校加強上下聯動、同頻共振、推動落實,為加快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質量,著力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夯實基礎。
更好發揮高等教育龍頭引領作用
“今年,我們聚焦的主題是著力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备叩冉逃矩撠熑私榻B,在多年扎實有效的工作基礎上,中國高等教育形成了“三質量一范式”的高質量發展體系,即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質量、區域協調發展的整體質量、支撐引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服務質量,加快完善高等教育發展中國范式。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备叩冉逃矩撠熑吮硎荆h的二十大報告和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是指導我國教育強國建設的綱領性文獻,深刻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新定位、新期待、新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對高等教育作出了戰略部署。針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戰線需要認真回答好“強國建設、高教何為”這一重大命題。
“高等教育是引領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牽引力和推動力,高等教育領域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超前布局、先導發展、統籌推進?!蓖ㄟ^分析國際、國內兩方面形勢,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作出以上判斷。
面對“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強國”這一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高等教育強國既要有國際可比性,又要有中國特色,要充分體現我國的制度特色、文化特點和價值特性。
具體來說,高等教育強國包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兩個維度,數量性、品質性、創新性三項指標。
世界一流,是指必須把握國際共性、體現國際可比性。中國高等教育是否達到世界一流不是自說自話,而是要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指標共識進行比較得出。中國特色,是指要扎根中國大地、解決中國問題,體現中國自主、走好中國道路,不斷推動中國高等教育走向成熟成型。同時,各高校也要立足辦學定位,凝練特色優勢,避免貪大求全。以上兩個維度,缺一不可、不可偏廢。
從數量性指標看,主要是看辦學規模、毛入學率和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強國擁有相對較大的高等教育規模和較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
從品質性指標看,要構建起自主、成熟的高等教育發展范式,使得我國高等教育整體發展實力進入世界一流前列,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從創新性指標看,我國高等教育有別于世界其他國家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特點是,特別強調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從這層意義上講,我國高等教育特別注重“二力一率”,也就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持續力、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服務力以及人民群眾的滿意率。
把握一條主線,實施兩大工程
“課程思政不只是‘課程’的思政?!备叩冉逃矩撠熑吮硎荆衲甑闹饕蝿铡耙欢?N”中的“一”,即把握一條主線,指的是深入推進課程思政,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一方面,要全面構建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融入教育全過程,打造融時代大課、社會大課、理論大課為一體的“大思政課”。
另一方面,要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把課程思政作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具體來說,一是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專業教育全過程,二是要深入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三是要完善專業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四是要建設一批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項目。
“一二三四+N”中的“二”,指的是實施兩大工程。
第一個工程是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程。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程的總體考慮是: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這條戰略主線;推動有關高校和區域圍繞“兩個先行先試”——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上先行先試,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化布局結構上先行先試;強化“三個有組織”——有組織的人才培養、有組織的科技創新、有組織的服務國家和區域高質量發展;以超常規方式推進四類改革——人才培養創新性試點改革、科研攻關突破性牽引改革、人才評價激勵性政策改革、特色發展筑基性體系改革,牽引帶動高等教育深層次、全方位改革創新發展,培育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先鋒隊”,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先導戰略力量。
第二個工程是以數字化促進高等教育轉型和重塑。當前,以ChatGPT、Sora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給人才培養、教學帶來沖擊和挑戰。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為積極應對這一挑戰,要重塑數字化育人范式,培育高等教育新形態,搶占未來高等教育制高點”。
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今年將探索推動大模型在高等教育領域垂直應用,研制“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發展報告,建設“五個一批”,即建設一批未來學習中心、選樹一批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典型案例、共建一批產學合作人工智能教育創新實驗室、遴選一批虛擬教研室、打造一批智慧課程。同時,還要建設好“五大平臺”,即高等教育智慧“駕駛艙”、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大學生實習信息平臺、教材監測平臺、高等教育大數據平臺,探索“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研究和實踐,推動人才培養全鏈條、全方位創新,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最后,還要發揮好我國在高等教育數字化方面的經驗和優勢,持續推動慕課出海,建好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培養三類人才,優化四大布局
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一二三四+N”中的“三”指的是培養三類人才,即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戰略急需領域人才和拔尖創業人才。
在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上,深入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戰略行動(簡稱“419計劃”),包括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組織實施“成長伙伴”國際暑期學校;深入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完善拔尖學生早期發現培養機制;實施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計劃,促進高校與科研院所協同育人。
在培養戰略急需領域人才上,通過實施國家戰略人才自主培養工程,深入推進“四新”建設。新工科建設方面,研制出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分類推進理工科大學、特色學院建設。新醫科建設方面,印發實施深化醫教協同加快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實施國家卓越醫師人才培養計劃,推進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和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加大中醫藥教育國際化推廣力度。新農科建設方面,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發布新農科建設宣言,推進一省一所農林高校與省農(林)科院全方位合作,建好國家生物育種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新文科建設方面,啟動文科專業(類)教學要點研制,推動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重構,深入開展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建設,啟動非遺、國際傳播、關鍵語種等基地建設,研制第二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
“拔尖創業人才”是一個嶄新的提法。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要辦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和“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培養拔尖創業人才?!敖衲甑拇筚愑缮虾=煌ù髮W承辦,將突出改革創新、優化賽事設置、注重成果轉化,成立世界青年大學生創新實踐聯盟,舉辦世界青年大學生創新論壇,研制發布世界大學生創新指數框架體系,引領帶動高校將創新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增強學生‘敢闖會創’素質能力?!?/span>
“學科專業布局、高等教育區域布局、直屬高校和共建高校布局、專家隊伍建設布局是當前亟待優化的‘四大布局’?!备叩冉逃矩撠熑吮硎?,為了優化學科專業布局,高等教育戰線一是要面向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拓新補缺”,圍繞人才供需推動專業設置“有增有減”,著力構建國家調控、省級統籌、高校自律的專業管理長效機制;二是要狠抓《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落實,加強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試點開展專業設置與區域匹配評估,推動一流本科專業認證,切實提升高等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力。
優化高等教育區域布局,重點在增強中西部高校辦學實力。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要在五方面下功夫:一是支持中西部高校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特色產業,建設一批中西部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二是聚焦中西部重點區域和有關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專業,加強精準對口支援。三是優化對口支援碩博單招機制,提升中西部高校師資水平。四是深入推進慕課西部行計劃2.0,促進東西部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五是指導中西部高校持續做好訂單定向醫學人才培養工作。
在優化直屬高校和共建高校方面,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一是要加強對直屬高校的統籌指導,完善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工作機制;二是要研制印發深入推進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文件,打造共建高校發展集群,引領帶動區域高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在完善高水平專家隊伍建設方面,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組織開展教指委換屆工作,鼓勵各地各校推薦更多的一線年輕教師加入,更好地發揮教指委作為參謀部、咨詢團、指導組、推動隊的作用。
建強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核心要素
“人才培養為本,本科教育是根。沒有高質量的本科教育,就沒有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备叩冉逃矩撠熑私榻B,今年將推進一流本科教育固本提升,持續鞏固和加強本科教育基礎地位,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質量,打造世界一流、中國特色的卓越本科教育。
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是建強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核心要素的集中體現。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深入實施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推進人工智能驅動的課程、教材、師資、實踐項目等基礎要素改革,以課程改革小切口帶動解決人才培養模式大問題,實現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強突破,為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提供支撐。
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建強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核心要素的舉措,包括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創新和推動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全面提升等。
在課程建設方面,目前正在組織開展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不斷提高課程建設質量,推進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
在教材建設方面,今年將實施國家精品教材建設行動工程,開展首批“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與遴選工作,重點建設一批關鍵領域核心教材、經典傳承教材、示范性新形態教材。
在實踐創新方面,要加快人才培養從“學知識”向“強能力”轉變,探索基于能力圖譜、知識圖譜的課程、教材、實驗一體化建設。同時,持續推進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開展實驗教學和教學實驗室建設項目研究。
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方面,今年一是要指導辦好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是要提升高校教師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能力,三是要做好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四是要加強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备叩冉逃矩撠熑吮硎荆J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黨組部署要求,把方向重落實、強管理抓落實、謀發展促落實、聚合力保落實,切實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有力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