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56所高水平高職學校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各建設單位中期績效自評報告中的“特色經驗與做法”文本的內容分析和比較,表征各建設單位在彰顯“高、強、特”上的特色經驗和典型做法,剖析各建設單位發展過程中忽略的關鍵領域,以期為下一輪“雙高計劃”的遴選與建設提供參考,為其他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
一、高水平高職學校辦學特色的聚類分析
(一)高水平高職學校的辦學方向與辦學特色
各校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形成的特色做法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突出黨建引領作用,二是深化思政課程建設,三是開展課程思政改革。三檔學校在加強黨的建設維度形成的特色經驗比例相當。
各校較為注重形成穩定的辦學模式,多所學校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模式”“樣板”和“標桿”。主要有以下三種辦學模式:一是圍繞產教融合形成辦學模式,二是圍繞政校行企協同形成辦學模式,三是圍繞特定專業特色發展形成辦學模式。
體現高職教育的“中國特色”是國家賦予高水平建設單位的重要使命。各高水平高職學??偨Y的發展特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育人特色,二是職教研究特色,三是學校管理特色。C檔學校更注重特色項目的總結。
(二)高水平高職學校內涵建設的四個核心任務
人才培養既是高職院校的核心任務,也是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各高水平高職學校形成了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二是深化教學改革,三是深化課程改革,四是探索1+X證書改革,五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B檔學校在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維度中形成的特色經驗占比稍高。
技術服務平臺是高職院校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凸顯高水平高職學?!皬姟钡闹匾碚鳌8鞲咚礁呗殞W校關于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維度形成了兩個方面的特色:一是平臺建設的特色經驗,二是平臺管理的先進做法。A、B檔學校更注重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方面特色經驗的總結。
專業群是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基本載體,各高水平高職學校對專業群建設方面的關注度不夠,為數不多的特色經驗主要集中在專業群建設模式上。B檔學校對專業群建設的關注度最低。
人才是關鍵支撐,各高水平高職學校在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維度上形成了三個方面的特色:一是教師團隊建設經驗,二是“雙師”隊伍建設經驗,三是服務教師發展經驗。B檔學校更注重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特色經驗的總結。
(三)彰顯高職學校發展水平的五個方面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的獨有特征,對高職教育辦出職業性特色具有關鍵意義。各高水平高職學校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維度上形成了三個方面的特色:一是打造校企合作共同體,二是深化產教融合,三是探索校企合作新載體。A檔學校更注重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特色發展,10所學校中有6所總結了關于校企合作的典型做法。
服務發展既是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職能,又是職業教育增強適應性的必然要求。各高水平高職學校在提升服務發展水平維度上形成了四個方面的特色:一是以技術和培訓服務產業發展,二是服務國家戰略發展,三是服務社區發展,四是服務鄉村振興。A檔學校更注重服務發展方面特色經驗的總結。
治理水平是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各高水平高職學校對提升學校治理水平的特色經驗總結不多,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治理機制改革,二是優化質量管理體系。C檔學校更注重提升學校治理水平方面特色經驗的總結。
隨著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推進,數字化、信息化給高職教育帶來發展方式上的深刻變革,提升信息化水平是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各高水平高職學校在提升信息化水平維度上形成了兩個方面的特色:一是智慧校園建設,二是數字化轉型發展。B檔學校更注重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特色經驗的總結。
職業教育“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國際化發展是展現高水平高職學?!爸袊厣?、世界水平”的重要途徑。各高水平高職學校在提升國際化水平維度上形成了兩個方面的特色:一是設立海外辦學點,二是對外輸出各類標準和資源。A檔學校更注重提升國際化水平方面特色經驗的總結。
二、高水平高職學校辦學特色的優化策略
通過對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特色經驗和典型做法的分析,可見各建設單位在打造高水平專業群、提升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及形成辦學特色等方面的經驗總結仍待加強。
(一)以高水平專業群凸顯“高”
當單一專業無法滿足產業集群發展和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挑戰時,專業組群發展成為必然選擇。從“示范性高職計劃”到“雙高計劃”,專業群建設始終是高職院校發展的核心任務。不同的是,前者提出要建設特色專業群,更加注重特色發展;后者提出要建設高水平專業群,更加注重內涵建設。然而在各校的建設經驗中關于專業群建設的經驗總結僅有11條,未能系統形成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特色與優勢。當前,在高職專業群發展實踐中還存在專業群組群邏輯不清晰、專業群與區域產業發展匹配度不高、專業群發展定位缺乏特色、專業群內專業間組織松散、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待完善、專業群內師資及實訓設備等資源共享不足、專業群治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為此建議各高水平高職學校應從三個方面深入推進專業群建設。一是明晰專業群的組群邏輯。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以社會職業分工為基礎,因此專業群組群邏輯也應該以職業分類為基礎?!案呗氃盒5膶I群是圍繞某一行業或職業領域形成的一類專業,它們應該具有相近的內涵或職業基礎。”二是科學合理組群。高職院校應精準對接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與資源,科學合理地確定專業群的數量和規模,并隨著產業的發展趨勢動態調整專業群。三是優化校內資源配置方式。高職院校應建立起以專業群為核心的資源配置方式,引導優質資源向重點專業群匯聚,支撐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發展??傊蛟旄咚綄I群既是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一著,又是高職教育主動適應產業發展的重要變革。專業群在增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針對性、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治理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高職院校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載體。
(二)以現代化治理彰顯“強”
《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中將提升學校治理水平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單列,體現了高職教育治理模式從以行政權力部門為主的“管理”模式轉變為多元利益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模式,高水準的治理水平,理應成為彰顯高水平高職學校實力的重要表征。然而在各校的建設經驗中關于如何提升學校治理水平的特色經驗總結不多,多以治理機制改革和優化質量管理體系為主。各建設單位“偏重于顯性的‘標志性成果’導向,而對背后的建設機制、潛在成效方面關注不夠”。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歷史有其特殊性,大部分高職院校建校時間不長,而且多由中職升格、多校合并等方式組建,普遍存在治理理念陳舊封閉、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治理制度不完善、治理機制缺失、治理主體單一松散、企業和學生等利益相關者在治理中缺位等問題。
為健全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議各高水平高職學校應從三個方面深入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更新治理理念。高職院校應堅持善治理念,構建以法治為基礎、德治為引領、自治為常態、共治為機制、師生全面自由為價值旨歸的和諧完美的治理體系。二是深化內部治理結構改革。建立多元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新格局,明晰黨委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民主權力邊界,內部充分搭建渠道和平臺,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真正實現黨委領導、校長治校、教授治學,以及企業、教師和學生民主參與學校治理。三是完善治理機制。各高職院校應切實體現從“管理”到“治理”的深度變革,落實“校院二級管理”等關鍵機制,形成自主管理、自我約束的良好生態。治理能力建設理應被所有高職院校重視,并成為其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三)以特色化辦學體現“特”
從“雙高計劃”的命名及“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建設目標可見,辦出“中國特色”是各建設單位的重要使命。從“示范性高職計劃”以發揮示范作用為目標,到“雙高計劃”以建立中國特色為目標,體現了高職教育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模式差異。當前高職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形成“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模式成為首要任務。然而在各校的中期自評報告中對特色辦學模式和特色發展的總結尚存不足。具體表現為部分院校辦學定位不清晰、辦學創新不足,發展同質化嚴重,在專業設置上追求熱點,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高度雷同;部分高職院校項目制情節嚴重,仍舊以項目制推動“雙高計劃”,在完成任務指標上發力,制度創新不夠,忽略了整體內涵建設;部分學校對高水平院校的理解有偏差,一味追求規模擴張或層次提升,忽略了特色發展;高職院校普遍關注具體工作的特色,缺乏對學校特色發展模式的理論探索和總結。
高職院校若要真正辦出“中國特色”,達到“國際水平”至少應在三個方面實現突破。一是樹立特色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各高職院校應準確理解“雙高計劃”對高職教育的變革意蘊,瞄準“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辦學定位,樹立特色發展理念,確立創新發展意識,敢于突破已有發展路徑,勇于探索形成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發展模式。二是找準定位,凝練辦學品牌。高職院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辦學特色,但由于辦學定位同質化嚴重,未能形成辦學品牌。各校應堅持特色興校意識,注重辦學特色凝練,在差異化的辦學定位引領下,找準自身定位,將辦學特色轉化為辦學優勢,進而形成辦學品牌,提升學校辨識度。三是及時形成理論成果,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半p高計劃”旨在引領改革、支撐發展,實現高職教育向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各高職院校應及時總結辦學特色,推出一批特色鮮明的理論成果,彰顯職教類型特色,進一步鞏固職教類型地位。
(四)以數字化轉型彰顯“新”
隨著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轉型成為各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一方面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數字化轉型以及新型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職業教育開展供給側改革,培養滿足數字化時代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數字化產業和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能。2022年《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印發,數字化轉型躍然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然而在各校的建設經驗中對如何提升信息化水平的經驗總結最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建設單位對信息化工作的忽略。已有的建設經驗多集中在信息化硬件建設、智慧校園建設等,鮮見深入數字化轉型層面的典型做法。
為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建議各高職院校從三個方面開展嘗試。一是把握方向,合理規劃數字化轉型。高職院校應科學認識數字化轉型的內涵,把握國家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方向與規劃,在深入分析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和學校信息化水平的基礎上確定學校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方向與行動策略。二是對接需求,培養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應將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數字化素養作為重要任務,在供給側開展數字化育人改革,著力提升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將數字化內容納入課程資源,以數字化形式改革人才培養方式和評價方式,全面提升學校“數字教育”水平。三是應用驅動,推動學校管理與服務的數字化升級。各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應從關注基礎設施建設轉移到應用成效上來,堅持應用為王,建設數字資源與智慧校園平臺,滿足師生多樣化的需求,全面提升師生數字化能力,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以數字化重塑高職教育辦學新生態。(節選自《機械職業教育》2024年第6期)
來源:高職觀察。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